第73頁(第1/2 頁)
賢明的君主,一定是道法周全而能行督責之術的人。君主督責臣下,臣下就不敢不竭盡全能以事君主,君主臣僕的名分可以由此確定,君上臣下的地位可以由此分明,天下無論賢達還是不肖,也就沒有人敢不殫精竭慮地服從君主了。如此而來,君主獨斷制控天下而不受任何限制,窮盡享樂的境地至於無極。賢明的君主,對此不可不體察洞明。
申子說:&ldo;擁有天下而不能放縱恣肆,可以說是以天下為桎梏。&rdo;之所以這樣說,沒有別的理由,由於不能行督責之術驅使臣下,只能以身替代,不得不為天下之民受苦受累,宛若堯和禹一樣,自入於桎梏當中。如果不能修煉申子和韓非的權術,不能施行督責的道法,不能制控天下以適應自己,反而去勞累身體,苦痛精神,徇身百姓的話,只能說是黔首的僕役,而不是奴役天下的主人,毫無可貴之處可言。
使他人適從自己,自己尊貴而他人低賤;使自己適從他人,自己低賤而他人尊貴。所以說,適從他人者,低賤也;被他人所適從者,高貴也。古往今來,沒有不是這樣的。古來凡是被尊賢的人,是因為他高貴;古來凡是被鄙愚的人,是因為他低賤。堯和禹,是以自身適從天下,為天下所奴役的人,竟然被流俗尊賢為聖人,真是失去了尊賢之所以尊賢的根本真義,可以說是大謬大誤。堯和禹的為人行事,是宛若桎梏般的為人行事,以自戴腳鐐手銬比說,當是再貼切不過了。堯禹的自賤愚行,歸結為一句話,都是不能施行督責之術的過錯。
韓非子說,&ldo;慈母膝下有敗家之子,嚴父之家無逆子悍奴&rdo;。之所以如此,是嚴懲必罰的結果。所以商君之法規定,揚棄土灰於道路者,處以黥鼻之刑。揚棄土灰是輕罪,黥鼻之刑是重罰,商君仰賴明主在上,所以能深行督責重罰輕罪。犯輕罪而有重罰,何況犯重罪?威懾之下,庶民哪裡敢稍許有所觸犯?
韓非子又說,丈餘布帛,庸人不願放手;千兩黃金,盜跖不去攫取。之所以如此,不是庸人貪心重,盜跖慾望淺,也不是布帛利益大,黃金被輕賤,而是攫取黃金必有斬手之刑,入手布帛未必有處罰相隨。城壁高五丈,勇士樓季不敢輕易冒犯;泰山高百仞,跛羊牧食踐踏其上。之所以如此,難道是因為樓季困於五丈城壁而犯難,跛羊反而以百仞泰山為平易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五丈城壁峭峻難以攀登,百仞泰山和緩可以援行,取決於艱險之勢的不同。同樣的道理,明主聖王之所以能夠久處尊位,長執大權,一人獨擅天下之利,沒有別的道理,只是因為能夠獨斷專行,精審於督責之術而使用重罰之刑,使天下不敢有所冒犯。如果不致力於防止冒犯的要事,而是糾纏於慈母之所以導致敗家子的瑣事,則是沒有體察到聖人所論的精髓。若不能專斷行聖人之術,反而捨身服事於天下,當是何等悲哀。
儉節仁義的人立於朝廷,荒唐放肆的歡樂止息;諫說辯理的諍臣近在身旁,散謾疏懶的心志收斂;烈士死節的行為彰顯於世,淫逸康樂的期待廢失。唯有明主能夠離棄這三種人,獨操主上之術以御控順從之臣,明法嚴察,所以能身位尊而權勢重。大凡被稱為賢主的人,必定是能夠迕世變俗、廢其所惡、立其所欲的人,在世有尊重的權勢,死後有賢明的諡號。由是之故,明君獨斷,權不下臣,然後才能滅絕仁義之道,堵塞諫說之口,困阻烈士之行,絕聽無視外界,專聽獨視內心,既不受仁義烈士之行的影響,也不被諫說爭辯之辭所左右。如此才能煢然獨立,暢行恣肆享樂之心而無人敢於違忤,如此才可以說是修明了申子、韓非的權術,商君的法令。法令修、權術明而天下亂的事情,古往今來沒有聽說過。
所以說,王道簡約而易於操作,唯有明主能夠實行。督責專精則臣無邪心,臣無邪心則天下安定,天下安定則主上尊嚴,主上尊嚴則督責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