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1/2 頁)
天下大亂中,彭越在鉅野澤中蟄伏觀望了一年有餘,不為外界所動。二世二年十二月,魏咎從陳勝處回到了魏國稱王,魏國正式復甦,彭越沒有去歸附。半年後,二世二年六月,章邯戰勝魏、齊、楚聯軍,魏咎在臨濟自殺,彭越也沒有舉動。直到二世三年十二月,項羽在鉅鹿城下大敗秦軍,全殲王離軍,章邯軍退卻,秦王朝的敗局已經明顯,彭越才從鉅野澤中姍姍晚出,加入到群雄角逐的行列當中。
秦軍大敗於鉅鹿的訊息傳來,鉅野澤一帶的年青人再也按捺不住,有數百人集聚起來,來到彭越藏身的地方,一致請求彭越出山,承頭帶領眾人打下一片自家的天地來。彭越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只是眾人之心尚未畏服,先作推辭,在眾人一再請求下,才接受下來。
彭越與眾人約定,第二天早上日出時集合,共同起兵舉事,晚到者以軍法論處,斬首無赦。到了第二天約定時辰,晚到者有十餘人,最晚的人,一直到中午才來。於是彭越沉下臉來對眾人說:&ldo;在下年長,諸君一定要我承頭。起兵舉事關係大家生死,非軍紀嚴明不能存立。昨日有約在先,今日晚到者為數不少,違約犯令者不可全部處死,請將最後到者一人斬首。&rdo;眾人都是鄉裡舊識,平日裡稱兄道弟,嘻笑拖拉慣了,以為彭越不過是嚇唬嚇唬人而已,紛紛笑著說:&ldo;彭大哥何至於如此,以後不敢就是了。&rdo;彭越面不改色,冷冷命令手下,當即將最後一名晚到者斬首。隨即堆築土壇,以其頭置於壇上,祭祀軍神,整列編制部下,起誓頒布號令。眾人大驚失色,這才知道軍中有約,違令者斬,從此畏服彭越。彭越整軍以後,出鉅野澤在附近郡縣開始反秦武裝活動,聚集了一千餘人。
劉邦軍抵達昌邑時,劉邦已經起兵一年半,是楚軍中獨當一面的著名將領,爵封武安君,官任碭郡長,統領萬人之眾,親奉懷王西進攻秦之使命。昌邑是碭郡的屬縣,名義上在劉邦的管轄之下。對於劉邦,彭越是早有所聞,劉邦軍進攻昌邑縣城時,彭越以當地軍充任前導,積極協助劉邦軍展開軍事行動。進攻昌邑縣城的軍事行動,沒有成功,劉邦軍西向南下,往碭郡東部的陳留開封方向移動,彭越則繼續留在昌邑一帶,以鉅野澤為基地,擴大軍隊,繼續佔山為王,無所統屬。
以戰國地域論,彭越是魏國人。秦末亂起,六國復國反秦,彭越既不願意附楚,也不願意助秦,在秦楚相爭之間取觀望的態度。魏國王政復興,他對復興後的舊王族政權,也持保留的態度。他的行動,不能用國別、地域或者氏族的理由來加以解釋。彭越是下層社會出身的人,沒有任何家世憑藉,他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趨利避害,博得人生的富貴榮華。利益所在,就是行動所向,是彭越類功利主義者的行動準則。在秦末的戰亂中,彭越始終是一支獨立活動的武裝力量,不固定從屬於任何王國,只從屬於能夠給予自己最大利益的勢力。
劉邦與彭越頗有相同之處,同是下層出身的群盜首領類人物,奉行類似的功利主義。昌邑的這次合作,雙方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家鄉近處共同作戰,增進了彼此的瞭解。劉邦和彭越在昌邑作戰中結下的關係,宛若一粒種子埋下,等到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楚漢戰爭進行到緊要時刻,彭越的協力出兵,竟然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之一。未來真是不可以預料。
收服酈氏兄弟
劉邦是志在天下的英雄,他入鄉問俗,對於一文一武、稱霸陳留的酈氏兄弟,早有收服共事之心。不過,劉邦用人有心計城府,對於桀驁狂妄之人,他的手法是先折後揚。
二世三年二月,項羽軍進軍漳南,再破章邯軍。秦帝國朝廷方面,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一批老臣已經被處死,趙高出任丞相當權執掌朝政。章邯外受項羽攻擊,軍事上連連失利,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