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第1/3 頁)
不做秦皇做霸王
項羽無意做秦始皇重建統一帝國,也不願意回到楚懷王手下去做將軍。他折衷古今,調和現實,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實行了霸王主持下的封王建國。
時勢造英雄。當時形勢下,項羽被時勢推到了決定歷史方向的天下主宰的地位上。英雄造時勢,居於天下主宰地位上的項羽,將根據自己的選擇決定歷史的方向。不過,英雄的選擇,是既定形勢下的有限選擇。就當時的項羽而言,他的選擇範圍,不外有三種:一,回到戰國;二,繼承秦帝國;三,重起爐灶,建立新的秩序和制度。回到戰國,就是實行懷王之約,承認王政復興的正統,這已經被項羽否認了。繼承秦帝國的體制和秩序,就是重建統一帝國,由自己來做皇帝。秦末亂起以來,各國各地軍民殊死戰鬥,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要消滅秦帝國及其體制,否定統一帝國,恢復列國並立,這是秦末起義的大義名分,是難以違逆的。況且,秦帝國和秦王國只是收縮和擴大之別,繼承秦帝國首先必須繼承秦王國的領土和臣民,項羽坑殺秦軍降卒,破壞秦都鹹陽,已經表明了徹底摧毀秦帝國,決不讓其死灰復燃的決心,他無意做秦始皇。項羽選擇了第三條路,他折衷古今,調和現實,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實行了霸王主持下的封王建國。
項羽首先將楚懷王升格架空,尊稱為義帝,遷徙到南楚地區的郴縣(今湖南郴州),使之遠離於新的天下秩序之外。他將已經復國的戰國七國,即楚、秦、趙、魏、韓、燕、齊的領土,以秦帝國的郡為單位,重新分割為十九王國。
分割楚國為西楚、九江、衡山、臨江四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首都,統治今天的安徽、江蘇、浙江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山東和河南的部分地區,領有原屬於楚國和魏國的九個郡(大致包括秦的東郡、碭郡、泗水、薛郡、東海、會稽、陳郡、南陽等郡)。封楚國將軍英布為九江王,以六縣(今安徽六安)為首都,統治楚國南部的九江郡。封楚國將領吳芮為衡山王,以邾縣(今湖北黃岡北)為首都,大致領有楚國南部的衡山郡地區。封楚國將領共敖為臨江王,以江陵(今湖北荊州)為首都,大致統治楚國南部的南郡等地。
分割秦國為雍、塞、翟、漢四國。封章邯為雍王,以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為首都,統治鹹陽以西的地區,大致包括秦的內史西部、隴西郡和北地郡。封司馬欣為塞王,以櫟陽為首都,統治鹹陽以東的地區,大致擁有秦的內史東部。封董翳為翟王,以高奴(今陝西延安北)為首都,領有秦的上郡。封劉邦為漢王,以南鄭(今陝西漢中)為首都,統治漢中地區和四川盆地,領有秦的漢中、巴和蜀三郡。
分割魏國為西魏和殷兩國。魏王魏豹本來領有秦的東郡,由於東郡歸了西楚,作為補償,項羽將秦的河東郡、太原郡和上黨郡封與魏豹,將魏國遷徙到河東一帶,以平陽(今山西臨汾)為首都,王號國號不變。封趙國將領司馬卬為殷王,以朝歌(今河南淇縣)為首都,領有黃河北部的河內郡。
分割韓國為韓和河南兩國。韓王成的領土和王號不變,仍舊以陽翟(今河南禹縣)為首都,領有潁川郡。封趙國將領申陽為河南王,以洛陽為首都,領有三川郡。
分割趙國為代和常山兩國。將趙王趙歇徙封為代王,以代縣(今河北蔚縣北)為首都,統治趙國的北部地區(代郡、雁門郡、雲中郡)。封趙國丞相張耳為常山王,將趙國舊都信都改名為襄國(今河北邢臺),作為常山國的首都,統治趙國的東部地區(邯鄲郡、鉅鹿郡、恆山郡)。
分割燕國為燕和遼東兩國。徙封原燕王韓廣為遼東王,以無終(今天津薊縣)為首都,統治原燕國的東部地區(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封燕國將軍臧荼為燕王,以薊縣(今北京)為首都,統治原燕國的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