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1/2 頁)
李斯矛盾,李斯惶惑,李斯驚恐,他無法說服自己,也無法抗拒趙高。在為臣之道和保身固寵之間,在安定國本和攫取權益之間,他始終搖晃。這時候的李斯,年過七十,已經是垂暮之年,行事多為晚年子孫計,他垂淚嘆息:&ldo;嗚呼哀哉,落日黃昏,遭遇亂世,身不能隨先帝去,命將何處依託哉!&rdo;仰天長嘆之後,他接受了趙高的提議。
沙丘密謀背後的糾葛
政治上的分合對立,有綱有線有怨。政見上的分歧是綱,人事上的站隊是線,政見和人事之外,還有個人間的恩怨攙雜其間。
秦始皇有子女二十餘人,其中兒子十五人,長子是扶蘇,幼子是胡亥,另外知道名字者,尚有公子將閭和公子高;女兒十人,史書上曾經提到過的,有李斯的兒媳,也就是李由等兄弟的妻子。史稱扶蘇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任屬下,既能取信於人,又能激勵用人,奮發致力於政事,最為始皇帝所器重,也為朝野上下所服膺。始皇帝晚年,獨裁加深,行政日漸苛酷。三十三年,焚書毀禁百家之言;三十五年,坑儒活埋諸生方士。對於焚書坑儒,公子扶蘇有不同看法,他勸諫始皇帝說:&ldo;天下初定,遠方的百姓尚未能安集,諸生都是誦讀孔子、因循守禮的人,父皇以重法嚴懲,兒臣恐怕天下不安,望父皇明察。&rdo;晚年的秦始皇,大概是已經聽不得不同意見,當即大怒,發落扶蘇出京到上郡,去蒙恬所統領的北部方面軍中出任監軍。
始皇帝晚年有一大疑政和失政,就是沒有立太子,明確皇位繼承人。扶蘇是長子,賢明而為皇帝器重,是朝野上下公認的繼承人。扶蘇的離京外放,對於皇帝的繼承問題和始皇帝晚年的帝國政局,不可不謂有重大的影響。
焚書一事,出於丞相李斯的建議。李斯是法家,他反儒反分封,對於先王之政和仁義道德都不以為然。坑儒嚴懲方士諸生,他當然也是推波助瀾的人。扶蘇反對焚書坑儒,為儒生說話。他在政治主張和政策上,自然與李斯對立起來。李斯在始皇帝死後的不安,其政治上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這裡。
李斯與蒙恬之間,在政見上也有對立。秦統一中國以後,整個北部邊境,直接鄰接強大的匈奴,騎馬民族南下的威脅,遠至遼東,近及首都。始皇帝自視為天下唯一的君主,不能容忍對等和對抗。當他準備攻擊匈奴、佔領匈奴南下的進出基地‐‐河套地區時,李斯曾經呈述不同的意見,反對進兵。李斯勸諫始皇帝說,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有生活方式的根本差異,匈奴非定居無城郭,逐水草而居,如同候鳥遷徙,很難控制得了,草原騎戰和城守攻堅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秦軍輕裝深入,軍糧難以接濟;攜輜重深入,則無法機動對應。佔領匈奴的地方無法常駐,捕獲匈奴的軍民無法役使,耗費大而收穫小,不是長久之策。始皇帝沒有接受李斯的意見,他任命蒙恬為大將,統領三十萬大軍進攻匈奴,佔領了河套地區,設定了九原郡。蒙恬是進攻匈奴的主帥,北進政策的推進者。李斯與蒙恬的政見分歧,由此留下根子。
扶蘇到上郡監軍,與大將蒙恬共事,關係融洽,一體同心。蒙恬的弟弟蒙毅,受寵於始皇帝,多年以來,一直在始皇帝的身邊擔當樞要重職。扶蘇是皇長子,皇位的第一繼承人;蒙恬是帝國北部軍大將,兼任首都地區的軍政長官‐‐內史;蒙毅是內廷中樞政要,始皇帝最親信的侍從大臣。扶蘇與蒙恬共事,內有蒙毅的支援,皇長子與蒙氏兄弟在政治上攜手聯盟,成為始皇帝之下最大的政治勢力。扶蘇繼承皇位之佈局,也由此形成。
晚年的李斯,遊離在扶蘇與蒙氏的政治聯盟之外,政見上有分歧,人事上不同線。始皇帝在位,李斯因始皇帝的信賴而偏安,一旦扶蘇上臺,首當其衝的政治變動,無疑就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