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2/2 頁)
實行嚴格的分斷。帝國官制之制定用心深遠,役吏用本地人,地方政權的末端直接植根於本土,有利於政令下達,民情上聞;長官不用本地人,以中央任命的方式出守地方,便於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也有利於防止地方勢力和地方長官沆瀣一氣,共同欺瞞中央。
沛縣令不是本地人,當地的事都是依靠本地出身的役吏辦理。由於事關重大,沛縣令招來手下兩位主要役吏蕭何與曹參商量。當時,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相當於縣政府的辦公室主任兼人事局長,負責人事考核和日常事務;曹參是獄掾,負責沛縣的司法,相當於司法局長。蕭何和曹參都贊同縣令的主張,同時也表示了自己的擔心。他們對縣令說:&ldo;您是秦的官吏,現在有意率領沛縣吏民反秦,固然是大家都好的事情,不過,沛縣的年輕人能不能如願聽從,實在是沒有把握。您的舊部,原泗水亭長劉邦逃亡在外,手下有近百人,多是沛縣的年輕人。如果能夠將劉邦一行招回來,利用他來震懾眾人,怕是沒有人敢不聽從命令的。&rdo;沛縣令同意了。
芒碭山離大澤鄉和陳縣都不遠,陳勝起義、關東大亂的訊息,劉邦已經有所耳聞。不過,畢竟是偏僻在山裡,難以把握局勢,有心回應卻不便貿然舉動。樊噲的到來,使劉邦極為興奮,當即傳令手下,立即啟程,直奔沛縣。
當劉邦一行趕到沛縣城下時,只見城門緊閉,戒備森嚴,局勢發生了變化。原來,當樊噲離開沛縣以後,沛縣令對於召集劉邦回來的決定後悔了,他懷疑蕭何、曹參串通劉邦,意圖在於脅迫和危害自己,於是下令關閉城門,禁止出入,逮捕蕭何、曹參。蕭何和曹參都是本地大戶人家,又是在縣衙門工作多年的豪吏,耳目多,訊息快,在追捕到來以前,已經翻牆出城,投奔到劉邦隊伍中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