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2/2 頁)
量不超過一個預計數字。對邱吉爾來說,這裡可能還有個空子可鑽,他對這次計劃中的進攻肯定不是一個熱情的支持者。史達林很可能對英國和美國在這件事上的信用抱有懷疑,如果他確是如此的話,那就可以說明1944年1月發生的一個稀奇事件,當時蘇聯報紙指責德國和西方民主國家之間正在進行單獨擄和的試探。俄國人也象納粹分子一樣,有一個習慣,喜歡指責別人在做他們自己正在打算做的事情。有些跡象證明,1943年12月和1944年1月,柏林曾透過駐斯德哥爾摩的日本公使館把和平試探者派到莫斯科,而這次俄國顯得比以前有更好的反應。但是德國要求讓烏克蘭自治,並要求蘇聯在德國對西方大國的戰鬥中給予德國經濟援助,這
些要求是史達林所難以接受的。1
下述事實使上面所談的一段情節更添上幾分真實性:1944年1月24日,重光再次企圖促使德國與蘇聯講和,他還對施塔默爾說,為了脫出身來去對付西歐和地中海方面對它的威脅,德國應當放棄烏克蘭。2從這件事上看,他似乎知道,希特勒想對烏克蘭保持某種控制,這是使蘇德可能達成協議的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但是正如裡賓特洛甫的答覆所指出的那樣,希特勒仍然是固執的。重光被告知,希特勒現在想等到他打敗了‐‐他指望能打敗‐‐西方盟國對法國的進軍後,再作考慮。希特勒認為,這樣將會促使史達林
按照希特勒要求的條件講和。3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