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揮師北上民起義(第1/4 頁)
知道劉沅不喜那些表面功夫,所以出頭什麼的都是徵羽他們來,從而也形成了一個現象,那些百姓更加信服徵羽,所以每次劉沅下達的命令都需要由徵羽複述一遍。
劉沅也不覺得麻煩,畢竟麻煩的不是她。
學著沈難的動作她也試著摩挲自己的無名指和中指思考問題,不過,用處不大,她果斷放棄了養成這個習慣的想法,大概是腦子一下子不對吧,竟想著去學別人。
“大將軍,我們如今已過了大江,按現在的速度,還得行軍最快也得兩個月才行,如今全國上下大大小小的起義不斷,我們一直以不瘟不火的態度前進的話,應當是沒什麼問題的。”
仇泊與劉殊擔任了斥候的作用,對於前方事件的把握劉沅還得靠這兩人偵查,畢竟他們是分批次前進,一隊人馬為了不引人注意就幾千人,若非是有符月伶他們的話,這件事還真不好做。
營中與她默契更好的就是那一百多人。
五年了蕭銜也學了不少功夫,應對敵人足夠了,再不濟有劉沅保護著,他也不會出什麼意外,到了這緊要關頭可不容許出什麼差錯。
崇光殿中,眾人紛紛跪地大氣不敢喘一口,個個屏息凝神也不敢看坐在上方的公孫祉。
而公孫祉面色也好不到哪去,他怒的不是百姓起義,而是這些官員官官相護才釀造了這樣的災禍。
這五年裡他暗訪各地,瞭解了不少官員作為,同時也尋覓劉沅的蹤跡,只不過還是音信全無,到頭來因為他時常出京反倒漲了這些大臣的氣焰。
“皇兄,此事皆是臣弟監管不當造成了這番局面,臣弟願前往前方平定起義勸百姓歸田,同時安撫好他們的情緒,減少損失。”
阿儺如今的個子比五年前高大了不少,身板也堅挺了不少。
公孫祉不在京城便是由阿儺監國,公孫世陽身體抱恙,眾大臣也是不滿阿儺的管制,時常在公孫世陽耳邊吹風,有了公孫禮那次的教訓,公孫世陽暗地裡也由著大臣們壓著阿儺,甚至還升了某些人的職。太子外出不便理政,而他對這些也是怒在心口難言,雖說中途有公孫祉回京安分了幾日,可等公孫祉離京那些人就又跳了起來。
治國理政原來也不是簡單的事情。
公孫祉揉了揉眉心,這件事他也有錯,若非一心要尋劉沅幾番入絕地,他也不會錯失阿儺傳來的信。
“既如此,阿儺你便與沈將軍一同從國庫提四成糧食,切記,主勸服而後鎮壓,不可擅自與百姓對敵。”
如今阿儺業已封王,因著公孫祉的原因才一直留在京城,被那些大臣壓了那麼久好不容易有了釋放的機會,阿儺自然欣喜,當即便應了下來。
至於那些作亂的臣子公孫祉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若是職位甚高影響甚多的暫且小懲,如今不能大肆用刑,還需維持朝廷上的秩序才行。
這五年既是碌碌無為又未盡所職。
想起已是很久以前的事,那時劉沅還在讀初中的時候在課堂上與他們分享霍去病和辛棄疾的事蹟,他還記得她那副嚮往神情,在他腦子裡以前的許多事情都很模糊了,唯獨她那時要以天下為已任的神態清晰地留在他心中,興許也是那個時候他發現自己的眼睛再也離不開她了,自己的心也始終放不下她了。
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事先感受“生”的意義,而她的熱血也在無形中激發了許多人的心,其中也包括他。
只不過,現在他處理得一片狼藉。
若是之後找到了劉沅,她問起這些,而他又該如何解釋呢。
當太子與當君主是不同的,他顯然沒能及時意識到並且反應過來。
走到公孫世陽床前他跪下為他掖好被子,也知道他並沒有睡著,病痛日夜折磨著他,他根本無法安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