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未經世事的臭小子(第2/4 頁)
”
劉三吾一聽,頓時喜形於色:“太好了!”孔訥迫不及待地追問:“劉夫子,您之前說過,提出這種學說的不是您,而是另有其人。在我看來,能提出這種顛覆性治國理念的人,必定是經天緯地的大人物,您現在能告訴我這個人是誰了嗎?”孔訥深知,一旦這種新思想得以推行,提出這種學說的人必將名垂青史,所以他十分渴望能結識這個人。
“我對那個人的才學深感敬佩,他能用一種更為奇妙無比的學說來闡述‘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理念,開創了新的思想領域,我對此人實在是欽佩不已!”早前,劉三吾向孔訥透露了《道德經》中的另一種學說,讓孔訥驚歎不已。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在不斷探討,重新確定《道德經》的意義,並計劃推翻原有的理解,將這種新思想推向世人。
孔訥深知,一旦這種新思想被廣泛接受並推行開來,提出該學說的人必然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出於羨慕,孔訥想與此人交往。然而劉三吾卻搖頭表示:“是非成敗尚未可知,一切都等到推行之後再揭曉吧。如果推行成功,我會引薦此人給孔夫子認識。”孔訥欣然答應:“那好!有了我出面牽線搭橋,天下文人肯定都會接納這種學說,劉夫子你就放心吧!”劉三吾拱手道:“孔夫子高風亮節!”
朱元璋正在批閱奏摺。
最近寧波和淳安這兩個地方遭了大難,那裡的官府幾乎都被朱元璋徹底清洗了一遍,事情證據確鑿,再加上以孔訥為代表的文人對此口誅筆伐。對於朱元璋的大肆屠殺,竟然無人敢公開反對。在這兩個地方,人們被殺得四分五裂,慘不忍睹。同時,還有其他一些地區也被發現存在賬目作假的問題,於是都察院派人前往各地進行調查。
一旦發現問題,朱元璋決不手軟。漸漸地,朝廷官員們都明白了朱元璋的決心。他們看出,老爺子正依據戶部的賬本追查貪官汙吏,並且每次都能準確無誤地揪出他們。大家都疑惑不解,這究竟是種怎樣的神奇技能,為何單憑一本賬本就能查處貪官汙吏呢?
在這群朝廷官員之中,也許只有戶部侍郎傅友文知道些許內情。不少人曾試圖向傅友文詢問其中奧秘,但得到的答案卻是傅友文自己也不清楚!傅友文所能告訴大家的就是,有人正在暗中指導老爺子。
正因為朱元璋採取的這種方式,一時間,各地官府得知訊息後,膽敢造假貪腐的行為明顯減少,幾乎是絕跡了。此時,老爺子心情尚佳,正翻閱奏摺批示著政務。然而,他的眉頭很快便皺了起來。
他最為擔憂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因為入冬的原因,京城周邊地區的百姓死亡人數陡然升高。吏部尚書詹徽統計了一份觸目驚心的資料:凍死的百姓多達七十九人,中毒死亡的百姓更是達到了一百三十二人!
朱元璋心如刀絞!作為大明皇帝,每一個百姓的死,都像是對他這位大明皇帝的無聲控訴。他自己出身貧寒,深知冬天對百姓意味著什麼。尤其是今年,氣候似乎比以往更為寒冷。明朝初期曾經經歷過一次類似的小冰河時期,恰好發生在洪武末年。
“去把詹徽找來。”朱元璋起身,揉搓著他疼痛不已的雙腿。這雙腿正是多年前那個冬天留下的舊疾,至今未能痊癒。
不一會兒,詹徽便快步趕來。此刻,朱元璋面色不佳,他對詹徽說道:“我治理大明百姓,就必須對得起百姓,你看如今京畿一帶已有這麼多人凍死凍傷,其他地方情況又是如何呢?”詹徽沉默了。
這個問題他也束手無策,他並不希望看到大明的子民如此死去,但他能夠做的事情卻又寥寥無幾。朱元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百姓保證足夠的取暖措施嗎?”詹徽思考片刻回答:“現在取暖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普通百姓家中大多隻能依靠燒柴火取暖,條件稍好的,會燒木炭取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