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進山之路(11)(第2/2 頁)
開薛氏宗祠,在一行甲士的護衛下,沿著青石街道,走到右側靠山的一處靜僻的院子裡。
門亭是由質地堅硬色澤紅潤的巴山松樹經雕琢以後精心搭建而成,四周圍牆均由規整的青石塊砌成。
進得門庭,可見前院橫長,主院方闊,四周以廊屋圍繞,院內地板均由水磨青石板鋪就,古樸優雅,頗具江南園林風格。
房屋大多采用木製結構,簡樸莊重又不失奢華。
一干甲士按規矩留在了門外,全副武裝地肅立在大門兩旁。
剛一進門便有一個丫頭迎出來,三老揮袖讓其離開。
他決定親自告知你高祖姥爺有關此地一直沿用下來的規矩以及風俗習慣。
他說,一般有客人來訪時,會有一個丫頭開門並引著客人到前院的“中門”前等候,為了體現尊重,還會給客人搬一張類似馬紮的小椅子也就是胡床,以便客人臨時休息。
當丫頭稟報主人,經主人同意後,方可引客人進入“中門”。
一般來講,賓主將在中堂也就是堂屋相見。
而中門外的前院,通常還會建有迴廊或房屋,作為客人等候、車馬換乘、臨時儲物、僕人居住的空間。
三老指著大門旁的一間小房說,那裡被稱之為“伺客之所”,專為客人暫歇之處,也叫“門館”。
“因為我家世代均為三老,所以均按照我朝官邸的模樣建造的此處老宅。每隔些年代就會再原來的基礎上修繕一番,但主體格局一直未曾變過,至今已保持了一千多年了!”
三老說道:“村中普通村民的居所,也會根據使用需求,除了中堂和東西廂房以外,還會建設一些實用性的廬舍或庫房,做為內宅與街巷之間的過渡空間。”
說話間,兩人已來到中堂前。
三老說,中堂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會客廳和餐廳。
“家裡來了客人後的宴請吃飯,也是在中堂之中。而且餐中甚至還會有侍女或樂手來助興。如果來賓是自家的親戚或至親的好友,主人家的子女也是可以來參加宴會的。”
“此外,咱們至今仍然採用分餐制,這一點不同於你們。”三老說:“當年翼王石達開的兄弟們來到這裡時,我們就已經知道,外面的人用餐方式和我們不一樣。所以,請你們吃飯時,我就安排了廚娘按照你們的方式準備的菜餚!”
你高祖姥爺不禁打心底佩服三老辦事之周到細緻。
三老指著北面的一排房子說,那邊就是後院了。後院的西廂房是廚房和倉庫,倉庫的旁邊建有廁所。
那一排房子就是我家裡的內人說了算的,她主管北房,因為她要在那裡指導主持廚娘們此進行烹飪等家庭工作。
“你看出來沒有,我家的中堂與北堂相互連線,成工字結構。我們在中堂用膳時,一盤盤的菜餚都是由北堂經連廊送到餐位上來的。”
“但村裡面其他人家的日常餐飲都是直接在“北堂”內完成的。”三老說。
另外偏院大多數時間內就是純粹的居住空間,女眷或晚輩也多居於此,所以其與中庭或北院的關係顯然會更為緊密。
“我們唐人都很喜歡馬,加之我們還要為隨時都可能爆發的戰爭準備坐騎,所以我們養有數量眾多的馬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