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好壞,關鍵看你如何對待(第1/2 頁)
行路遇貴人,做事一帆風順,大概是所有人最真切的想法。雖說逆境鍛鍊人,但可以躺平的話,誰願意揹負重物前行。人性是懶惰的,勤勞很多時候是沒有選擇,不得不去做的結果,而不是因為喜歡。
不可否認,做事能讓人充實,但是沒有後顧之憂的閒著,會有更多的樂趣。遊山玩水能舒緩情緒,書畫鑑賞能陶冶情操,美食購物能愉悅心情,這樣的閒著,誰不願意呢?閒著,並不是頹廢;忙著,也不是高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些人輕鬆,有些人煩累,有些人傷感,有些人歡愉。這世界千姿百態,人生也各不相同。你羨慕別人的富足,別人羨慕你的平淡,沒有最好的人生標準。好壞,看你怎麼去對待。
這世上有坦途,就會有崎嶇小路;有開懷的事,就會有傷心的情。人生不可能只遇到好事,壞事與你絕緣。晴天雨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晴天可以曬衣;雨天可以澆地;晴天可以賣帽,雨天可以賣傘。
雖然人人都不願意遇到壞事,認為這是令人厭惡的。可好壞的標準往往並不在於事情的本身,而是你內心的認定。即便你認為是讓人討厭的雨天,你也可以把它變成對你有利、讓你喜歡的好天。
老子從不認為好壞是固定不變的,他告訴人們,不用過於擔心害怕壞事的出現,好壞之間的轉化是普遍存在的,只要你處理得當,壞事可以轉化為利於你的好事,如果處理不當,好事也會變成傷害你的壞事。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政治寬厚,人民就淳樸;政治嚴苛,人民就狡黠。幸福依傍在災禍裡面,災禍藏伏在幸福裡面。誰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正可以轉變為邪,善也可以轉變為惡。人們陷入迷惑中,很難分辨出究竟。
人們常說樂極生悲就是這個道理,老是快樂到了極限,馬上悲哀就來了。就像燈下黑一樣,最光亮的地方最黑暗,什麼都看不見。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好壞並不是固定的,怎麼看待,才能有怎麼的結果。
有些人悲春傷秋,為什麼呢?因為這樣的季節給了他傷感的環境。但是反過來,春天萬物更新、重獲新生,是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呢?秋天萬物成熟、碩果累累,是不是也是讓人感到非常高興呢?
同樣的事情,是好是壞,不在於你改變不了的事實,而在於你用什麼心態對待。生病了,這是讓人痛苦傷感的事,但換個角度看,這是身體在給你發訊號,要你注意對身體的愛護,這不就變成了有利於自己的事嗎。
福禍、善惡、是非、美醜、生死,其實都是人為的定義,以有利於自己利益去衡量事情,但這是真相嗎?很多時候,這只是你的錯覺,你自以為的真實。你認為陽光普照萬物才能生長,可總是忽略萬物需要雨水的滋潤。
你打別人一拳,你給別人作用力,其實你也承受著反作用力。你認為不好,何嘗不是反作用的效果呢?你的行為總會得到相應的回應,你善待,收回的是善待,你邪惡,回報的也是邪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對等。
命運對人的安排,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與福、福與禍之間總是不斷地發生轉化,讓人感嘆福禍之間的撲朔迷離。所以,遇到災禍時不必過於擔憂,遇到幸福時也不要得意忘形。
懂得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福禍相依、善惡相鄰、好壞相隨,善於轉化的人,便能把壞事向好事方向轉,把禍往福上轉,把失敗往成功上轉。這世界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正邪善惡好壞之間都可以轉化。
老子說:“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所以聖人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