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王朝莊園:觸控歷史與財富記憶(第2/4 頁)
物保護單位。
明朝洪武年間,康百萬家族始祖康守信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康店鎮。起初康家產業規模小,歷經幾代人努力積累了一定財富和土地。明朝後期,康家擁有大量土地和店鋪,開始建造房屋和窯洞,莊園早期形態逐漸形成。
康家祖先在明朝初年遷至鞏縣康店鎮安橋西村,以小飯館起家,後成為河洛一帶知名客棧。康家第六代康紹敬步入仕途,任洧州驛丞,後晉升山東東昌府大使。他利用明代“開中法”,為康家奠定從商致富之路。到明朝中期,康家置辦土地和經商,成為一方富豪,橋西村改稱康家店。
乾隆至道光年間,康家在幾代人的經營下於乾隆時期進入全盛階段。康應魁作為康氏家族第十四代傳人,生於乾隆年間。
他利用清朝朝廷鎮壓白蓮教之機,結交陝西巡撫勒保,獲得專門供應軍需布料的供應權,壟斷陝西布市,還拿到長達十年的軍需品訂單。康家財富迅速積累,商業版圖不斷擴大,生意遍佈河南、陝西、甘肅等地,甚至拓展到京、津、蘇、杭、日本等地區。隨著財富的增長,康家大規模建設和修繕莊園,建成多個建築群。
,!
1901 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迴鑾北京路過鞏縣,康家出資迎駕,修造黑石關、縣城、宮殿行宮和“龍窯”,花費 100 多萬兩銀子,還捐贈白銀 100 萬兩。慈禧太后封賜“康百萬”,從此這一稱號廣泛傳開。
清末,社會動盪不安,清廷封鎖黃河、運河等河道,燒燬鑿沉河上所有船隻,康家船隊遭受滅頂之災,運輸業衰敗。同時,鐵路發展使水上航運失去競爭力。此外,康家後期在商業決策上未能適應時代變化,家族產業逐漸萎縮。
康百萬莊園始建於明末清初,總建築面積 平方米,有 33 個院落,53 座樓房,1300 多間房舍和 73 孔窯洞,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及中原地區民風民俗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對康百萬莊園進行改造。1961 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 年,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 年被評為國家 aaaa 級旅遊景區。
王氏家族在明清兩代歷經 300 多年,從積累財富和土地開始,不斷發展壯大。其建築風格獨特,規模宏大,展現出“貴精而不貴麗”的特點,紅門堡建築群造型規整,院落佈局被喻為五瑞獸造型。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靈石縣城東靜升鎮,由王氏家族在明清兩代歷經 300 多年修建而成。如今作為重要旅遊景點,吸引眾多遊客感受其歷史韻味和建築魅力。
明朝時期,王家開始積累財富和土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家族不斷壯大。到了清朝,王家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其佔地面積 25 萬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規模遠大於喬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建築風格有著“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點,紅門堡建築群從低到高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中間一條主幹道,形成了規整的“王”字造型,擁有 5 個堡和 5 個祠堂,其 5 各古堡的院落佈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
常家莊園由常氏家族歷經多個朝代修建。在明清時期,常家家族從早期的商業,隨著家族的興盛,他們開始修建莊園,其是江南園林式的庭院結構,有後花園、靜園等大大小小的園林,充滿江南溫婉的氣息。
這裡還有最大的民間影壁、典型的漢紋錦彩繪、最大的家庭秀樓,以及磚雕、木雕、石雕等美輪美奐的建築裝飾。如今,常家莊園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莊園式建築群之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遊客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