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海底電纜(第2/2 頁)
著船尾的滑落,慢慢沒入海水裡,用力過猛就可能扯斷電纜線,所以經驗豐富的工人要時刻盯著,並且按照船的速度隨時調整。
由於時代的限制,海底電纜的鋪設比較簡單粗暴,幾乎由熟練工人靠著“俺尋思”之力,來進行操作。
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就是被法國漁民從從海里撈起截斷的。
這個時代不可能在海底給電纜挖坑,頂多是將電纜沉入海底就算成功。
海員小心翼翼的操控船隻,為海底電纜鋪設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印度洋上的風浪是阻礙鋪設工作的最大障礙。
……
“弗朗克,把線放快一點,不要讓線扯在一起。”西門子公司的工程師杜登指揮著工人。
“把手轉快一些,讓齒輪速度均勻提升。”杜登對著操控滑輪的工人說道。
“後面的,把配重都裝好,不要偷工減料,如果這些線不能沉入海底,到時可沒有工資。”
杜登有序的指揮著工人們,將電纜沉入海里,同時嚴格遵照程式對工人的工作進行監督。
這個工作馬虎不得一點,一個細節上的差錯就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這支船是從德意志地區一路到達印度洋的。因為,要繞行非洲西海岸的原因,先前一直在達累斯薩拉姆港休整。
這個工作至少需要一兩個月時間,所有船員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要在船上進行。
而一船的電纜正好可以完成從東非到埃及的鋪設工作,所以沒有船跟著。
同時在地中海也有一艘黑興根財團自己的船隻負責此項工作,但是他們的條件要好太多,本來鋪設距離就短,工作量小,物資也更容易獲得補充。
所以印度洋這一隻遠洋海底電纜鋪設船,要爭取一次性成功,最後到埃及就可以靠岸休整了。
……
而東非到歐洲的海底電纜鋪設工作還是相當順利的,基本沒有遇到重大意外事故和失誤。
在三個月後,整條線路鋪設完成,從柏林發往東非殖民地的情報,途徑的裡雅斯特和埃及,最終被傳送到了殖民地政府手中。
兩地之間的通訊時間大大減小,當天東非殖民地發生的任何情況都可以透過海底電纜就彙報給柏林的電報中心。
恩斯特對於東非殖民地的遙控指揮能力大大加強,方便了對殖民地日常工作和事務的安排和決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