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對劉備力量的懷疑,對曹兵威脅的擔心,再加上降曹主張的影響,這一切使得孫權對魯肅提出的與劉備聯合的主張不是那麼感興趣了。
面對孫權的冷淡,魯肅也十分著急。對於聯劉抗曹,魯肅是非常堅決的,他親自見過劉備、諸葛亮,認為他們都是雄才大略的傑出人物,若要有效地抵抗曹操,非得與他們聯合不可。但魯肅覺得,目前的當務之急,不是動員孫權與劉備聯合,而是應該排除投降言論對孫權的動搖和幹擾,堅定他的抗曹信心與決心,這是與劉備聯合的基礎。若沒這一點,怎能談得上聯合呢?
這一天,孫權又召集眾人商議如何確保江東之事,結果還是老樣子,主張降曹的人仍喋喋不休地重彈著老調,惟一的不同,是力主抗曹的魯肅坐在那裡一言不發。聰明的孫權立即察覺到了這個變化,他覺得魯肅的表現裡大有文章。
果然,散會以後,孫權起身回後宮更衣,剛走到屋簷下,就覺得被人拉了一下,回頭一看,原來是魯肅。孫權立刻拉住魯肅的手,問道:&ot;卿有什麼話要對我說?&ot;
魯肅說:&ot;剛才我仔細聽了那些主張降曹人的議論,想來想去,覺得他們除了誤將軍大事外,實在沒有別的內容。這些人是不值得與他們共議大事的。&ot;
第25節:第三章宏圖初展(8)
孫權問:&ot;既如此,卿為何剛才不發一言呢?&ot;
魯肅回答:&ot;剛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ot;
&ot;什麼問題?&ot;
&ot;我在想將軍的前程。&ot;魯肅說:&ot;我們江東所有的人,包括我魯肅在內,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將軍您一人不能。&ot;
&ot;為什麼呢?&ot;孫權問。
魯肅答道:&ot;如果我魯肅投降了曹操,曹操會讓我回到家鄉,給我安排官位。根據我的聲名及以前的職務,我依然會擔任州府的中下曹從事,外出可以坐牛車,身後有辦事人員和士兵隨從,在士大夫當中交遊。如果功勞積累得多了,還有可能當上刺史、郡守一類的大官。而將軍您就不同了。您一旦投降了曹操,能到什麼地方安身呢?什麼樣的待遇能像您今天的樣子呢?希望您早點下定決心,定下抗曹大計,不要聽那些降曹者的議論了。&ot;
魯肅這番話,強烈地震撼著孫權的心靈,那些主張降曹的人,有誰能像魯肅這樣關心著他人的前途呢?想到這裡,孫權不由長嘆一聲,說:&ot;那些降曹人的議論,真是使人失望;而您今天所闡明的道理,正與我的想法相同。我有您這樣的人,真是上天所賜予的啊。&ot;
……
第四節三分荊州
所謂三分荊州,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赤壁之戰後,孫、劉、曹三家瓜分荊州;另一個是孫、劉兩家對所佔荊州地盤的三次重新分配。
赤壁兵敗,曹操留下曹仁、徐晃鎮守江陵,樂進鎮守襄陽,自己則退回北方。從軍事態勢看,曹軍在荊州處於戰略防禦,而孫劉聯軍則轉入戰略進攻。
周瑜、劉備率領聯軍沿長江乘勝向江陵進發,諸葛亮留在江夏,孫吳軍屯駐柴桑,分別為劉備和周瑜的後援。
此刻,諸葛亮在江夏,一方面密切注視著江陵方面的戰事,一方面思考著下一步的戰略行動。諸葛亮認為,江夏郡絕非久留之地,它靠近孫吳,如果周瑜再拿下江陵,江夏郡正好把孫吳軍分成兩截,處於孫吳勢力的腹心地帶。孫吳是不能容下這個肉中刺的,一旦周瑜拿下荊州,孫吳軍在外界壓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東西夾擊拔掉這顆肉中刺。到那時候,諸葛亮等人就危險了。然而現在又必須留在江夏,因為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江夏郡對於劉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