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劉璋繼任益州刺史後,情況有了一些變化。張魯因在漢中勢力增強,便對劉璋驕恣不順,劉璋一怒之下,把張魯留在益州的母親及家室全部殺死。劉璋與張魯鬧翻,顯然對益州安全不利,使漢中由益州的門戶變成了益州的威脅。但劉璋、張魯各自有其弱點。劉璋闇弱無能,他並不打算佔有漢中,驅逐張魯,而是派大將楊懷、高沛駐關頭,防止張魯南下。張魯也是個自守之輩,他也只想守住漢中。而且,就張魯的力量,想佔領益州,取代劉璋也是困難的。劉璋的闇弱,張魯的自守,使得益州與漢中之間形成了一種平衡。
儘管張魯恨透了劉璋,但從客觀形勢講,漢中有張魯這樣一個割據政權更不利於關中。因為劉璋弱而曹操強,對於張魯來講,來自北邊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南方。為了自身生存計,張魯的防禦重點也要放在對付北面,這在客觀上也起了藩屏益州的作用。
張魯破壞了褒斜谷棧道,確實給曹操南入漢中帶來困難。曹操一面修路一面進軍,當時的艱苦雖無明文記載,但我們從曹魏另一次對漢中用兵的記載可以看出來。太和四年(230),曹魏大司曹真率軍從子午谷入漢中,散騎常侍王肅說:
前志有之,&ot;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ot;,此謂平途之行軍者也。又況於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眾逼而不展,糧懸而難繼,實行軍之大忌也。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是賊偏得以逸而待勞,乃兵家之所憚也。
第39節:第五章得益失荊(4)
曹真率軍邊修路邊前進,勞苦程度超過常規行軍一百倍。他出發了一個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使得戰士們把精力體力都用在修路上,搞得疲憊不堪。曹操雖沒走子午谷,但他當時走褒斜的情形,不會比曹真好多少。
曹操南征漢中張魯,不但在穀道上行軍困難,當他走出穀道,攻打漢中的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西南)時,也不像他預想的那麼容易。他臨入漢中前,聽涼州從事和武都降人說,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隔很遠,難以守住。及到了陽平關下,與聽說的情況相去甚遠,不由長嘆一聲:&ot;他人商度,少如人意。&ot;
當然,曹操的這次出兵,最終還是攻下了陽平關,佔領了漢中。但曹操是怎樣攻下陽平關的呢?
歷史上有三種記載。
魏臣董昭說,曹操至陽平關下,揮軍攻打陽平山上張魯軍的據點,但遲遲攻不下來,士兵傷亡很重。曹操十分洩氣,想把軍隊撤下來退回關中,便派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招呼山上的曹兵撤回。但前軍還沒來得及撤下來,天就大黑了。夜色中,曹軍迷路,誤入張魯營中。張魯軍以為曹軍偷襲得手,四散逃走。侍中辛毗、劉曄等人告訴夏侯惇、許褚說:&ot;官軍已佔據敵人要塞,張魯軍敗退。&ot;夏、許二將還不相信。他們親自看過,才知果然如此。於是報告曹操,&ot;進兵定之,幸而克獲&ot;。
曹操另一個大臣楊暨說,曹操徵張魯時,帶領十萬大軍,親臨前線,指授方略,用民間之麥以為軍糧。張魯的弟弟張衛鎮守陽平關,地險守易,雖然曹軍有精兵虎將,也無計可施。曹操與之對軍三日,無法取勝,決定退軍。不想天助大魏,張魯守軍自己潰退,因此曹操取得漢中。
還有記載說,張魯的弟弟張衛鎮守陽平關,曹兵進軍不成,軍糧已盡。曹操打算撤兵,西曹掾東郡人郭諶說:&ot;不可。張魯已決定投降,張衛雖負險頑抗,但可以攻破。現在我們懸軍深入,前進必克敵,後退必不可免災。&ot;曹操仍未下定決心。當天夜裡,忽有野麋數千頭受驚奔突,沖壞張衛軍營,而曹將高祚等人又誤與張衛軍遭遇。高祚等趕快嗚鼓角招集眾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