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李世民的貞觀開篇(第2/3 頁)
朕欲廣納天下賢才,諸卿有何良策?”
房玄齡出列奏道:“陛下,科舉之制當嚴謹公正,考題應貼合時政,選拔真有實學之士。”
杜如晦接著道:“臣以為,舉薦亦不可廢。可令地方官員詳加考察,所薦之人務必德才兼備。”
魏徵拱手道:“陛下,還需對選拔之流程嚴格監督,以防舞弊之事。”
李世民微微點頭,看向孔穎達:“孔愛卿,此次科舉考試,朕命你協同禮部,務必保證考試公正公平,選拔出真正的賢能之才。”
孔穎達唐初著名的經學家、教育家。在貞觀時期,參與諸多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工作。
孔穎達領旨:“臣遵旨,定當不負陛下厚望。”
不久,科舉考試的訊息傳遍大唐各地。學子們紛紛日夜苦讀,期望能在考場一展才華。
在長安的一家書院中,年輕的學子王勃與同窗好友熱烈討論著考題。
王勃慷慨激昂道:“此次科舉,正是吾等報效國家之機,定當全力以赴。”
好友亦附和道:“聽聞陛下求賢若渴,若能中榜,必當竭力為大唐效力。”
隨著選拔人才的舉措不斷推進,眾多賢能之士匯聚朝堂,為貞觀之治的開啟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同時,還推行了舉薦制度。地方官員需悉心發掘本地的賢能之士,向朝廷舉薦。此舉使得許多埋沒於民間的英才得以嶄露頭角。
而在地方,一位名叫馬周的貧寒之士,因才華出眾,被當地官員舉薦。
官員對馬周說道:“此乃難得之機,望你入朝堂後,能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
馬周感激涕零:“大人之恩,沒齒難忘,定當盡心竭力。”
隨著選拔人才的舉措不斷推進,眾多賢能之士匯聚朝堂,為貞觀之治的開啟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儘管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奪得了政權,但朝中仍有部分人對他心懷質疑。尤其是一些曾追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臣子,雖表面順從,內心卻仍有不滿。
李世民深知,若不盡快穩定人心,局勢恐生變。 李世民為了轉移這些輿論的方向,也為了扞衛大唐的邊疆安寧,李世民決定派李靖和李積出征抵禦突厥。
公元 628 年,大唐邊疆烽火連天,突厥鐵騎屢屢犯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苦不堪言。
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來回踱步,面色凝重。他深知突厥之患若不除,大唐江山難以穩固,百姓永無寧日。最終,他決定選派李靖和李積兩位大將出徵鎮守邊疆。
李靖和李積接旨後,內心既充滿了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又深知此次任務的艱鉅。李靖在營帳中,望著地圖,心中暗暗籌劃:“突厥兵強馬壯,此番作戰,切不可貿然行事,需以智取勝。”李積則緊握著佩劍,暗自下定決心:“定要讓突厥賊寇有來無回,護我大唐疆土。”
定襄戰場上,狂風呼嘯,沙塵漫天。李靖騎在高大的戰馬上,神色冷峻,嚴陣以待的大唐將士們,高聲喊:“眾將士,突厥屢屢犯我大唐,今日之戰,只許勝,不許敗!我們要用鮮血和勇氣,扞衛大唐的尊嚴!”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李積率領一隊精銳騎兵,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陣。他揮舞著長槍,左突右衝,所到之處,突厥兵紛紛倒下。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殺!為了大唐的榮耀!”
李靖則指揮著大軍有序推進,他巧妙地利用地形,佈置了多重防線。突厥騎兵如潮水般湧來,卻在大唐軍陣前碰得頭破血流。
一名突厥將領揮舞著狼牙棒,衝著李靖怒吼:“唐將,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李靖毫不畏懼,挺槍迎敵,槍尖如閃電般刺出,突厥將領躲避不及,被一槍刺穿胸膛。
戰場上,喊殺聲、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