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朱厚熜時代:榮辱興衰進行時(第1/4 頁)
公元 1521 年,明武宗朱厚照的突然駕崩,未留下子嗣,這使得皇位的傳承在這一年出現了巨大的空缺。
內閣首輔楊廷和肩負起尋找皇位繼承人的重任。他依照《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規定,在明憲宗朱見深的眾多孫子中仔細篩選。
朱厚熜,其父親興獻王朱佑杬乃明憲宗的第四子,在朱見深的孫輩中排行相對靠前。在明朝那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且論資排輩現象極為嚴重的背景下,朱厚熜因其父的排行優勢,最終進入了皇位繼承人的候選之列。
正德十六年,朝廷派遣太監谷大用、大學士、定國公等人拿著內閣擬定的遺詔前往朱厚熜的府邸迎接他。
朱厚熜以王爺的身份接見了來者,並表示接受詔書,隨後跟隨大臣們返回京城。然而,在朱厚熜一行人到達北京郊外時,雙方爆發了第一次衝突。禮部官員建議朱厚熜將孝宗尊為祖父,而自己的父親則稱為皇叔父,朱厚熜沒有答應,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在皇太后的幫助下,朱厚熜在郊外接受詔書,從大明門入宮,於公元 1521 年在奉天殿繼承皇位。
朱厚熜即位之初,便面臨“大禮儀之爭”與以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展開了長達三年半的禮儀之爭。
最終朱厚熜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后,又加封生母為興國皇太后,後興獻帝被追尊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其牌位升附太廟,排序在武宗之上。
嘉靖年間,公元 1521 年至 1540 年左右,明世宗朱厚熜開啟了一段被後世稱為“嘉靖中興”的輝煌篇章。
朱厚熜攜手張璁等人,以果敢決絕的手段打擊宦官和權臣勢力。正德年間囂張跋扈的劉瑾一黨,被朱厚熜毫不留情地剷除。
劉瑾,明朝正德年間權宦。公元 1505 年,朱厚照即位,劉瑾等八名宦官得到皇帝寵信,被稱為“八虎”。劉瑾、張永、谷大用、馬永成、丘聚、高鳳、羅祥、魏彬。
劉瑾作為八虎之首,權勢極大,當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要職,能夠干預朝政決策、批紅等重要事務。
張永有軍事權力。 谷大用提督西廠,透過特務手段監控官員和民眾。 馬永成和丘聚掌管東廠。 高鳳是司禮監太監。羅祥、魏彬也都在宮中佔據重要職位,憑藉皇帝的寵信,作威作福。
這八虎沆瀣一氣,利用皇帝的信任和賦予的權力,貪汙受賄、賣官鬻爵、打壓異己、魚肉百姓,使得明朝正德年間的朝政混亂不堪,社會矛盾激化。
劉瑾賣官鬻爵,極為猖獗。一個從七品的縣丞售價 500 兩白銀,正七品的縣令售價 1000 兩白銀,而更高品級的官職價格則更高。
劉瑾大興土木,耗費巨資為自己修建府邸,其規模堪比皇宮。府內裝飾奢華,珍寶無數。
公元 1510 年,劉瑾因“謀逆”等罪名被處死,時年 59 歲。劉瑾被凌遲處死,共行刑三天。其黨羽也被一網打盡,有的被斬首,有的被流放,有的被罷官。
張璁積極協助朱厚熜整頓翰林院,革除諸多積弊,讓翰林院能為朝廷選拔真正的賢才。
朱厚熜還嚴禁宦官干政,削弱司禮監實權,召回裁撤各地鎮守太監,徹底扭轉了長期以來宦官弄權的局面。
他調節朝廷各方勢力,整飭言路,實現對百官的有效監督,裁革冗濫,減輕財政負擔。
明初,實行了屯田制,包括軍屯、民屯和商屯。軍屯是讓士兵在駐守之地開墾耕種;民屯是將無地農民遷徙至荒地進行開墾;商屯則是商人透過運糧換取鹽引,在邊地開墾屯田。
明朝還存在著大量的官田和民田。官田包括宋元時期遺留的官田、籍沒的罪犯田產等,由政府直接管理,收取租稅。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