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二是修路。
要麼不修,要麼就修好些。現有的路擴寬至可容兩輛馬車並行,用石灰拌河沙及碎石做三合土壓實。
這樣修出來的地面,不僅平實還十分堅硬,用上二十年也不帶壞的。
人工的話,就一家出一個。左右現在田裡的事情也算不忙。
西津渡緊臨青江。前朝的時候,青州縣城在上游還沒搬下來,來往的商貿船隻,很多都在這裡停靠補給,時間一長,也就得了這麼個名。
沿河岸包括舊碼頭在內,上下十數裡的河灘上都是鵝卵石。
河岸上,隨便掀開一塊草坪,那下面都是厚厚的細沙。
西津渡不少人家沿河岸的田地都是沙地。就是蔣文淵家也都有十多畝沙田。
總之,這般天然的建築材料,不用白不用,還省了一大筆錢,只是多費些人工罷了。
最後兩項歸總一算,總數竟也超過了六百兩之巨。
蔣文淵前有賣人參的銀子,後有鎮國公府送的謝禮,雖說不上家資頗豐,六百兩也還是拿的出來的。
當即讓陸氏取了六百兩銀票來,言明多退少補。
辦好這兩件事,蔣文淵也算放下一樁心事。他已交待了牙行,或有合適的田地,務必第一時間通知他。
次日一早。蔣文淵夫妻倆便帶著蔣禹清回了縣衙。
至於兒子,先……這麼著吧。
一來和家裡的兄長們有個照應,彼此熟悉。二來岳父學堂的先生,學問都很不錯,對學生們也十分認真負責。
他自己便是從那裡出來的,因此很是放心。等兒子考上童生後,再接來身邊不遲。
西津渡。
里正和族長把蔣文淵出錢建族學和修路的事說了,大家歡喜激動之餘,紛紛大讚蔣文淵是個辦實事的。
蔣家的聲望在村裡更上一層樓。
學堂關係到孩子們的未來,馬虎不得。得請專門建房子的人來,好好設計。
但修路這活兒,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有把子力氣都成。
當初說好一家出一個勞力。現在下到八歲上到六十歲,甭管男女老少,只要有空都往河邊挖沙子運卵石去。
用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什麼蘿筐、背簍、牛車、驢車。還有的婦人,把家裡不用的糞桶都挑來了,也是服氣。
才過了不到十天,蔣文淵就把田契送回來了。是個小莊子,一共121畝。離著西津渡也不遠,就在下游五里的地方。
原是個地主家的,他家的獨養兒子在省城同人爭花魁打死了人,被人扣了,不得已只好賣祖產去贖兒子。所以,生了孩子要好好教,教不好走了邪道,敗家破產遲早的事。
且說蔣禹清跟著爹孃到了縣衙,只要是醒著時候,便帶著兩丫鬟,邁著小短腿兒到處探險。
她人小,長的好看,還嘴甜。家裡的小丫鬟們一律喚作姐姐,小廝喚哥哥。婆子廚娘這些年紀大些的一些的喊婆婆。
至於老爹的同僚們,一律喊叔叔伯伯。只不過幾天時間,就收服了縣衙所有人的心。每天出去逛一圈,回來後那衣兜裡都是滿滿的,什麼糖塊,糕餅,點心,果脯等應有盡有。
而且,她極其自律。知道自己正在長牙,不能多吃。實在饞了才會吃那麼一兩塊,剩下的都給立春穀雨幾個小丫鬟分吃了。
大人們知道後,對她的喜愛更上了一層。給她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陸氏為此還專門給她縫了個小布包斜挎著。
進入六月,天氣越發炎熱起來。
第27章 西瓜
小奶糰子肉肉多,即便穿著最輕薄的衣裳,也還是熱。她開始有些想念前世的空調了,實在不行來罐兒冰汽水或是塊冰西瓜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