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3 頁)
雍正自己心裡也應該有數。他對群臣說:&ldo;君臣之間唯以推誠為貴,朕與卿等期共勉之。&rdo;但他自己,能對臣下不猜忌、不防範、不整治嗎?比如雍正暗示大家起來揭批年羹堯時,大家都不揣摩,都不動作,或者傻乎乎地說年羹堯這個人多少還有些功勞,雍正能滿意嗎?顯然,不揣摩是不可能的。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揣摩不到位才是糟糕。四年(公元1726年)底五年(公元1727年)初,兩總督三巡撫報告黃河水清。古人云:&ldo;黃河清,聖人出。&rdo;當然是祥瑞。雍正大喜,給文武百官每人加了一級。這時,有個大理寺卿名叫鄒汝魯的,寫了篇《河清頌》來拍馬屁,內有&ldo;舊染維新,風移俗易&rdo;兩句,意思是說正因為皇上搞改革,實行新政,黃河才變清了。誰知卻使雍正大為惱怒,質問鄒汝魯&ldo;所移者何風?所易者何俗?舊染者何事?維新者何政?&rdo;一怒之下,將他革職,罰到荊江工程去修水利。你想,馬屁拍不好都要倒血黴,把真話都講出來豈不更是冒傻氣?
看來,在雍正手下,拍馬屁也不容易。說得好聽一點,得像一個很有鑑賞力的批評家,由衷地為雍正的領導藝術叫好。這就一要誠心,二要懂行,沒有幾個人做得到。雍正當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心情好的時候,對那些言不由衷的馬屁也就不太計較(心情不好時就該對方倒黴)。因為拍馬屁至少沒有什麼惡意,粉飾太平也總是政治所需。對於批評,雍正的態度就要認真得多。雍正並不是一個批評不得的人。他接受過批評,也獎勵過批評他的人。甚至有時雖然並不接受批評,卻獎勵批評者。比如大學士朱軾一貫是批評雍正的。耗羨歸公、西北用兵這些事,他都不贊成,雍正卻請他給弘曆當老師。後來連朱軾自己也覺得老提意見不是個事,便請求病退。雍正說:&ldo;爾病如不可醫,朕何忍留;如尚可醫,爾亦何忍言去。&rdo;朱軾感動,再不提退休的事。
雍正還有一個邏輯,即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獨立。如果對君主鬧獨立,那就一定在私下裡結為朋黨。因為&ldo;同聲相應,同氣相求&rdo;麼!雍正整治楊名時、李紱等人,就因為視其為朋黨領袖之故。他曾對鄂爾泰說:&ldo;朕整理科甲積習(因師生或同年關係結成朋黨的習氣),伊(指楊名時)挺身樂為領袖。&rdo;審理謝濟世時,也嚴刑逼供,要他招認是李紱指使(謝濟世的供詞則是&ldo;受孔孟指使&rdo;)。可見,雍正打擊楊名時等,是一箭雙鵰;不準臣下搞獨立,更不許他們結黨。他最欣賞的是這樣一種人:和誰都沒有私人關係,只和他一人&ldo;結黨&rdo;,比如田文鏡、李衛都是。
當然有一種情況是允許並鼓勵的,那就是&ldo;奉旨結交&rdo;。比如雍正三令五申不準大臣結交王公,卻又指示寵臣們結交怡親王允祥,因為他需要允祥來充當他與臣下溝通私人感情的渠道。他又說,做人臣的,按道理是不能有私交的。但如果&ldo;同心體國,互相敬愛&rdo;,則朕又唯恐你們不能這樣。這就矛盾。到底是該交朋友還是不該交朋友呢?說穿了,就是不準別人交朋友,只准他一個人交朋友;也不準對別人有感情,只准對他一個人獻忠心。換句話說,他是要和每個臣子單獨&ldo;交朋友&rdo;。
阿彌陀佛!這樣的朋友,如何交得起!
五、如此皇帝
雍正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獨裁皇帝。
雍正剷除異己,打擊朋黨,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整個帝國,都置於他一個人的絕對統治之下。
這並不容易,然而雍正卻做到了。
雍正的辦法,是建立和完善了密摺制度。所謂密摺,說白了,就是皇帝與臣僚之間的私人秘密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