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錦衣衛(第1/3 頁)
“接下來就是魚塘和水力裝置了,我只會基礎的一些水塘蓄水池其他的還得你和老二啟榮一塊來。不過這些不關鍵我們可以等到秋收水位下落時候修建。”老宋得話說完了放下手中的檔案。
“我交代一下芝麻嶺堡的情況吧,目前芝麻嶺堡內煉製豬油的有四戶9人,負責攪拌混合三戶五人,包裝外包有4戶10人。其他的有兩戶負責後勤和零碎事情,酒精作坊在百尺崖守禦千戶所內我老二吳肖連還有老二的書童吳中生,現在每月共計可以生產1200斤肥皂其中槐花香肥皂有300斤,每月收2100兩,丟擲去成本收益在1300兩。”吳啟榮開始說話了。
“下個月我們要生產小鏡子。”楊項東交代自己的事情,老二拿出一個木製的鏡架。
“這是上個月項東在文登縣定製的鏡框。每月一張玻璃就是288面,這個生意已經擬定好了合同,目前還是計劃和福祿商行合作,每面鏡子價格定在10兩二錢。”老二拿出一份合同給老宋看。
“你是說他下個月要坐船去遼東?”躺在床上的百葉聽到孟子石這五天內得到的訊息。
“沒錯,他上個月讓人去遼東詢問了一批藥材皮草,在萊州府弄了一批私鹽和鐵塊,計劃在十月初八出海。不過為了穩妥,也為了等待貨物到達,他五天後要前往遼東去先和買家碰個頭。”孟子石又把情況大概細說了一下。
“這可是從馬三和其他商行嘴裡搶食啊。”百葉摸著自己下巴尋思。“十月初八?這才八月二十一啊,他從哪兒弄的船?”
“應該是虎爺給他聯絡的吧。”孟子石推測。
“不可能,要是虎爺給他安排的,這事情虎爺就會交代咱們的。即使虎爺躲著咱們,碼頭都是咱們的兄弟不可能一點口風有沒有。這事情不對。”百葉皺著眉頭,想起來一件事情,“這事馬三知道不?”
“應該不知道,這幾天他忙活著要弄一間鐵匠鋪。對這事情不上心,而且最近虎爺也不咋待見他,連虎爺想弄條船的事,馬三都不知道。”孟子石回答。
“這樣吧你先回來碼頭這裡,這幾天不要打草驚蛇,讓兄弟們去盯著蓬萊這裡的私鹽販子和鐵販子。一船貨呢除非他用別的碼頭用自己的人,這事情總要有個不對勁的。”百葉也琢磨不出來。
“還有個事情,虎爺前幾個月出去幹嘛去了?”百葉突然詢問。
“前幾個月,虎爺他不是回老家了?”孟子石覺得百葉明知故問。
“不不不,我記得他去的時候是四個人,回來就他和候秀倆人,你最近打聽下剩下那三人的事兒。我記得有一個在旮旯巷有個相好的。和這三人有關聯的都給我探探。”百葉讓孟子石上心。
時間就這麼過著來到了九月,九月初三最後九戶人也全部住進新房,現在19戶全部入新家,老宋也將新營地的東西搬到新房子,老宋和楊小了共佔了一間房,秋娘和小女孩們佔了一間房,統一住在一個院子裡。而工地的名字也確定了,沒有用村或者莊的名義命名,而是四人很搞的取了個華興貿易公司的名子,一般稱呼華興公司。四人中書法最好的楊項東沒有提筆,只能讓吳啟榮代筆書寫了各個區域的牌子,等落成儀式剪綵掛牌。
九月十號吳啟榮又帶來三戶軍戶五個成年人兩男兩女四個孩子。當天開始冬小麥種植。這次前後一共耕種了12天,當天老宋又買了兩頭牛與農具,在農閒時候開墾的土地上開始耕種,這次一共耕種了730畝的小麥。
九月十五日第一批試水的玻璃鏡子,一共五十面,在當天全部售空,沒有買到的有錢人差點把胭脂店睬塌了。而每月288面的鏡子也導致物以稀為貴,以至於有人倒賣以5倍的價格都有人搶著購買。一時間洛陽紙貴,九月十五日下午楊項東將五瓶月季花香水送到胭脂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