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內閣與登萊(第2/3 頁)
的反覆決定了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軍以蓋州衛到寬甸地區以南控制遼東半島南部,依託我登萊水軍的力量,沿海建立防禦據點與女真人呈現戰略對持的局面,熊廷弼在任期內與我登萊軍合作融洽,故使得我參謀部規定謀劃的很多戰略得以實現,按參謀部原定計劃,防禦這些據點需要我們投入6到8萬人,也就是最多十五個整編團,目前我登萊軍正規精銳,也只有不到十一個團,以六個團為基礎,蓋州作為對峙最前沿靠近遼東平原,以疾病初期大量接收逃散遼東漢人,努力湊齊其餘所需兵員,並且在現有地區內進行大規模的軍墾,現如今熊廷弼戰死,陶大人辭呈,作為原定基石的兩個支撐點已經全部沒有了,戰略目的是否能達到,計劃是否能完成,我保持很大的懷疑態度。”康應乾說完,會議室內一片沉默,此時沈有榮喬一琦一言不發臉上都是沉重的表情。
,!
康應乾說的確實讓眾人有些不安,而眾人考慮的也是剛剛上任的天啟帝所猶豫的,內閣全力推動的王化貞不僅沒有實現自己目的,反而把戰略重地廣寧城給丟了,而作為經略的熊廷弼也沒有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反而與王化貞一直處於內鬥的情況,唯一讓自己比較欣慰的就是登萊巡撫指揮的登萊軍取得的巨大戰果,想起萬曆皇帝在時對登萊巡撫陶朗先的讚許,天啟不由得重新拿起那封陶朗先書寫的關於遼東地區戰報的奏摺。
相比於王化貞支持者們書寫的一片責怪熊廷弼的奏摺,陶朗先的就相對於客觀一些,戰報開頭就先確定了熊廷弼與王化貞的兩方不合,導致遼東戰略沒辦法按照其中一方的要求完全推行,但是廣寧之戰前期已經有確切情報表明努爾哈赤的戰略意圖和行軍路線,王化貞對其的視而不見和熊廷弼與陶朗先對於戰爭情況的預測以及預先應對有著清楚的對比。
重新又看了一次這份詳細的戰報,天啟皇帝不由得又責備起扶持自己上臺的東林黨派系,看來他們對於黨爭和權利的爭奪比戰爭更加得心應手,拿起作為佐證的熊廷弼與陶朗先雙方書信往來,天啟帝不得不感慨,相比於那些希望矇蔽自己的內閣大臣。透過內侍將更詳細的情況彙報給自己雖然不合規矩,但是卻對於自己瞭解具體情況確實非常有利。想到這裡天啟皇帝又想起陶朗先已經三次辭職的奏摺,於是決定派遣內侍太監前往登萊檢視,並且親自草擬了一封聖旨,讓太監帶著聖旨前往登萊。
看著太監退下後,天啟皇帝又看起兵部關於在錦州地區建立防線的奏摺,優質的兵員和兵員所需要的裝備開支讓天啟帝不由的皺起眉頭。且不說開支的巨大,就是短時間內將這麼多的裝備補齊也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看到兵部呈上來的奏摺裡關於徐光啟在登萊地區擴大水軍規模的事情,讓對於登萊很有好感的天啟帝關注起來,和兵部所需要的完全是成品的裝備相比,徐光啟只是要求兵部劃規一部分工匠,到登萊地區協助登萊建造水軍所需要的船隻,至於這些材料以及開支徐光啟卻沒有任何需求,這讓天啟帝懷疑是不是兵部遺漏了或者是兵部想隱瞞這些事情,於是讓兵部拿來登萊地區這幾年的資料。
過了大概一個多時辰,兵部的資料到了,天啟帝看著登萊軍這幾年並沒有要求兵部和工部要求對於登萊軍得裝備供給目錄,反而在萬曆年間要求登萊地區所有礦監離開各處鐵礦煤礦,並且以工部礦石和鐵礦提供為本,登萊地區提供成品裝備。“叮叮叮”座鐘響了起來,連續12聲表示此時已經到了中午12點,清脆的鐘聲讓天啟帝扭過身看到了自己書房中坐立的那臺時鐘,這是萬曆年末最後一年時登萊巡撫進貢給萬曆皇帝的貢品,其實這玩意兒擺在自己這裡也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只是年幼的天啟帝,剛剛接手這個龐大的帝國就有亂七八糟的事,讓自己無暇顧及時間的流逝,為了提醒自己時間內侍將這臺座鍾放到了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