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5 頁)
同學們各自搖頭晃腦大聲朗讀著法文,有時簡直分辨不出他們是念法文,還是念中文。爺爺形容當時的情景說,他左邊的同學念“板當,板當……”(法文“在……時候”),他右邊的同學就唸“伊裡呀,伊裡呀……”(法文“在……地方”)。這樣的讀聲像催眠曲,幾乎把人催得入睡。琅琅讀書聲在夜空中盪漾,在遠處聽起來就像大家在讀:“板凳壓!板凳壓……”這是辛亥革命後的新一代的讀書人。
1912年初,雲南正式舉行出國考試。出國考試是相當嚴格的,除了雲南的總學監,兩廣總督也親自出馬來督考。學生們透過了週考,接著又透過了月考、學期考、年考、畢業考,一下子考了半個月,都被弄得疲憊不堪,許多人被連續性的考試弄得面黃肌瘦,風一吹就倒。
這時聽說雲南總學監還要來檢查身體,同學們各顯神通,從家裡弄來各種中藥的補品來吃。爺爺同屋的同學弄來了一包土人參,大家就用爺爺的銅盆煮來吃。早上同學們也紛紛起來鍛鍊身體,好在總學監沒有時間馬上來。又等了半個月,等總學監來檢查身體時,大家已經恢復了健康,於是透過了體檢。
就這樣,爺爺透過了層層的關卡。在應考的幾百名學生中,他考了第三名,終於取得了去比利時留學的資格。但是這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
到歐洲去的長途旅行
那時,從家鄉到法國,真不容易,要歷經千辛萬苦。先要走路到縣城,然後乘小火車去開遠縣,從開遠乘大火車去越南海防,從越南海防乘船到馬賽,再從馬賽乘火車,並經過幾次轉車才能到比利時。從雲南的老家到比利時要半年的時間。難怪家裡人都為爺爺他們擔憂。
有人勸高祖母不讓爺爺出行,爺爺寫詩說:
祖母愛孫愛不溺,出言明達警姻戚。
乘風破浪是前程,起舞正期效祖逖。
爺爺離家時,全家人都哭了,彷彿他一去不復返。而他也有離別之感,就像古文中寫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情景一樣。爺爺後來和我講起當年的情景,笑著說:“離家時,家人就像我要去刑場一樣,哭著不讓我走。”奶奶擦著眼淚說:“你老爹這一去八年才回來。”
雲南的小火車非常窄,座位是順著火車的長度方向設定的,只有兩排位子供旅客對面坐。走動的旅客和乘務員就從這兩排坐著的旅客中間透過。小火車不只是小,而且很慢。有人形容說:雲南十八怪,火車沒有汽車快。據說小火車的設定是為了防止帝國主義掠奪礦產品,使他們運輸量減少。爺爺由幾個表兄陪同,乘小火車,又換乘大火車來到越南海防。
爺爺回來了(9)
1913年6月,經過選拔的兩廣的留學生聚集後,由越南海防上船,船是開往歐洲的。那時人們稱這種海船為郵船,意思是人像郵件一樣被送到目的地。這種大木船已經比19世紀的木帆船先進了,它用蒸汽機來驅動,速度也快了許多。
那時的大木船,只有頭等艙的旅客才能坐上面,爺爺他們是學生,只能坐三等艙。學生們坐在陰暗的底艙裡,因天氣不好,無法出去,大家像囚犯一樣被關在船艙裡。有個同學開始想家,不願去留洋,苦苦哀求船家送他回家。爺爺用古人的“憂國憂民”的思想來鼓勵這個同學,並勸導他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開船後幾天,在太平洋上遇到大風暴,船在風浪中顛簸,加上船艙裡空氣本來就不好,許多同學開始嘔吐,爺爺也不例外。大家吐得連苦膽汁都吐出來了。忽然有一個同學大聲哭泣起來,留下遺書,說他要死了,要其他同學代他稟告父母大人:“為兒不孝,先父母而去。”
這一來,大家像吃了什麼藥,忘了吐,都笑了起來說:“你死不了,你還要和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