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折翼的殲9(第1/2 頁)
蜀都,611研究所。
會議室內煙霧繚繞,所長唐自力被通紅的菸頭咬到手上,這才一把碾滅。
“都說說吧,十年了,雙二五指標還是無法突破,上面已經給形成一致意見,明年要取締殲-9專案,現在怎麼辦?”
總工姚文元嘆了口氣,“延遲了一年時間,最終還是沒辦法達到米格-21mF戰鬥機效能引數,只能放棄了。”
與會的所有工程師、研究員兩眼通紅,卻沉默的沒有說話。
華夏航空研究院611所成立於1970年,最初由沈飛設計研究所(601所)和南都飛機制造廠(320廠)的人員組成,並在1970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
主要任務就是負責殲-9戰鬥機的研製工作。
殲-9戰鬥機是與殲-8同期立項、平行研製的兩個專案之一,屬於高空高速截擊機。其設計指標包括活動半徑達到900~1000公里,重量13噸,過載8,飛行高度2.5萬米,速度2.5馬赫(“雙二五”指標)。
由於設計難度大,且空軍優先要求仿製米格-21mF戰鬥機,殲-9的研製最終在去年,也就是1978年停止?。
但是透過努力爭取,上面同意延續一年研發時間。
如今,時間到了,但是研發依然沒有取的進展。
發動機動力問題,飛行翼問題,速度問題,航程問題,太多問題無法解決,導致如今瀕臨專案徹底終止。
其實這裡最重要的問題還是研發能力薄弱,無法攻克吃透米格-21mF戰鬥機技術。
唐自力緊緊握著拳頭,想發火卻又很無力。
都說十年磨一劍,可他們不但浪費了國家大量人力物力,這劍竟然還磨廢了!
看著一個個垂頭喪氣的同志,這些人拖家帶口,十年的青春都耗費在這裡,沒有一個人不努力,日以繼夜的加班,每個人的付出都是汗水和努力。
他無力的擺了擺手:“散會吧。”
總工姚文元沒有走,兩人一直把一包煙抽完,唐自力才說道:“前段時間上面新成立的404所點名要你為什麼不走?何苦陪我守著這個爛攤子。”
“不甘心吶!”姚文元長長嘆了口氣:“米格-21mF戰鬥機技術引數我總覺得哪裡有問題,分析破解了幾十次,明明資料引數都對了,一試就出問題。到底是我們研究方向有問題還是它本身就存在缺陷,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我連睡覺都睡不安穩。”
唐自力搖了搖頭,他覺的自己這個老夥計有點鑽牛角尖了。
人家第四代超音速戰鬥機十年前已經開始裝備了,還認著死理抓著三代機不放。
“阿美利堅F-15、F-16、F-18,老毛子的米格-29、蘇-27,歐洲的“颱風”和“鷹獅”?。這些四代超音速戰鬥機已經服役快十年了,我們還在研究第三代。老姚,你說我們真的能追得上嗎?”
姚文元沉默的沒有說話。
唐自力嘆了口氣起身:“我已經決定打報告引咎辭職,連我自己都開始動搖,沒臉再待在這個位置上了。”
第二天,唐自力果然打了辭職報告,並且推薦姚文元和幾個技術相當的工程師去404所工作。
上午快下班的時候,顧富強所長拿著一個檔案進了郭向北辦公室。
“向北,海軍和空軍那邊對你有意見了,問你到底什麼時候開始他們的專案,不能光給陸軍補充彈藥,他們那邊對你望眼欲穿啊。”
郭向北頭也不抬繪製圖紙:“光說不練,分明是不信任我。他們不派人來,我一個人能給造出來飛機戰艦?”
顧富強笑著把檔案往桌上一放:“空軍給人了,蜀都611所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