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種子退化危機(第2/3 頁)
園,溫室大棚內。
張南指揮著工人們,花了一點時間,將玉米種子播種了下去,種滿了五畝面積的溫室大棚。
話說這次為何還是種植玉米?
兩個方面。
一個,作為c4植物,玉米的光合效率幾乎是所有農作物中最高的,張南做過比較:臨近成熟期,一畝地的蔬菜,大概能帶來5~6單位/小時的光能分成;一畝地的甘蔗,能帶來65單位/小時的光能分成;但一畝地的玉米,能帶來8單位/小時的光能分成。
二個,張南打算進軍育種行業,就從小小的玉米種子開始。
而且在一個新聞節目上,開拓局的多位農業專家們,一致得出了一個結論:過不了多久時間,開拓局的農業,一定會面臨一場種子退化危機,主要糧食品種的產量,一定會出現大幅的下降,優良性狀會發生明顯退化。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開拓局農業產業用到的良種,有80以上都是從藍星那邊進口的,自給率不到20,遠遠低於工業。
而從藍星進口的那80多份額中,又有超過70,是從西方國家進口的。
要知道國外進口的種子,大多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優良特性最多保持三到四代,有的甚至只能保持一代,乃至子代無法正常萌發。
目的就是為了形成‘良種依賴’,無法利用母代保留種子,從而只能年年購買國外種子。
這種潛在危害與嚴重依賴,不是沒有人揭露過,不是沒有人表示過憂慮,但國外種子實在是太好用了,帶來的效益太顯著了,實在香的不行,所以就算再怎麼高聲疾呼,也改變不了種子行業嚴重依賴國外的現狀。
乃至把這種依賴,延伸到了玄夢大陸這邊。
導致國外種子佔據六成以上。
國產種子只有三成多……當然,部分的國產種子,比如水稻、小麥,因為其本身的特性,也會有優良特性退化的問題,保持不了多少代。
加之開拓局的農業研究部門,實力與基礎薄弱,科研人員亟缺,能確保安全的種子品種,只有少數的四五十種,手上的量也不多,無法進行快速的推廣。
可以預見,只要開春之後,種子退化危機,一定會席捲開拓局的各個開拓區,幾乎每個農場都會受到影響。
即便確保水、肥、溫等條件都利於農作物生長,但種子一旦嚴重退化,農業減產30~40十分正常。
“我們需要重新建立一套良種培育體系。”
電視上農業專家一臉凝重的道:“至少需要幾千個的‘十、百、千’農業示範基地,需要五十萬以上的一線農業工作人員,以及十萬以上的生物研究人員,耗費至少十五年以上的時間,經過上百代的迭代篩選,才能培育出高產抗病、適應環境且性狀穩定的良種,徹底解決我們的種子危機。”
“而且必須得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否則即便我們實現了100的農業機械化,也可能遇到農業歉收,糧食不足的問題,成為嚴重拖開拓局發展後腿的大問題。”
看完這期新聞節目後。
張南十分敬佩這些專家們,看待問題的預見性的同時,也心裡一動,覺得這也是一個機會。
種地,是永遠都發不了大財的,只能勉強混個小康溫飽的樣子……過去幾年,忙的累死累活的張南,早得出了這個結論。
何況現在還是特殊時期,開拓局在搞的《初級科技樹補全計劃》,主要重心還是工業化,農業成了次要方向,甚至是犧牲目標,農場所有產出得無償徵收。
所以這幾年張南肯定發不了財。
但是種子不一樣。
種子這玩意就跟晶片一樣,利潤率非常高,且是剛需,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