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那用什麼。」張馳恆問道。
「用泥。」
「泥?」
張馳恆更加懵了,這中山街的道路,難道不是泥路嗎?
江淼所說的泥自然是現代的水泥,但是古代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但用石灰,黃土和沙子,倒是能做出像是三合土的東西,就算不太堅固,但鋪鋪路倒是可以了。
江淼就只負責提供思路,其他的都交給張馳恆去辦。
說完碼頭和中軸線的致富之路,江淼讓張馳恆把眼光放寬,既然寧城是個樞紐,那麼很多原材料就不需要在寧城產出,反而可以在寧城加工。
於是,江淼讓張馳恆在附近的村莊找一片合適的地方規劃農田,再在寧城的邊緣修建工廠,打通幾個原材料和加工廠的道路。
至於以後種什麼和做什麼,自然是看侯府的商隊出海的地點需要什麼。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侯府需要數隻大規模的海軍,無論是貿易還是作戰。
幾番下來,張馳恆腦海里也有的新的規劃,不得不佩服江淼給寧城賦予了新的使命和血脈。
而做完這一切的江淼來到了工人食堂,找到孫秀蘭商量著新的生意,打算在這個十一月做點什麼。
第29章
十一月十一日,對於還沒對外開放的寧城有兩件重大的事情,一件是工地食堂宣佈停止營業,一件是寧城的第一間商鋪——萬民堂,宣佈了開業。
萬民堂,是江淼想了很久新推出的專案計劃,從看過孫秀蘭的麵攤,到承接工地食堂,再到營地食堂,食堂對於江淼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思前想後,江淼打算將孫秀蘭家的麵攤融入到自己的食堂體系中,開一家以食堂為主要發展模式的飯館,既不同於大鍋飯的食堂,也不同於自主點單的小炒餐館,而是每週掛出這一週的選單,供想要前來吃飯的人在可選擇範圍內點單。
這樣的好處就是,味道比大鍋飯出來的飯菜要稍微好一點,而且也不用準備太多的選單和相應的材料,在這個什麼都難以儲存的古代,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節約成本。
而至於停止經營工地食堂,江淼也同葉勇和張馳恆商量了幾天,一是寧城大部分建築群已經竣工,工人相對而言比較少,已經沒有了開食堂的必要性,二是之前過來的流民在風波稍微停息之後,有的已經回到了柳州,留下來的,都是對原生家庭略感無奈和絕望的。
除此之外,江淼建議葉勇和張馳恆將原本給他們的工錢轉移到工人身上,由工人們自己決定每一頓餐食吃什麼,是節約的吃還是敞開了吃。
而這吃的場所,便由江淼來提供,也就是在十一月十一日所開張的,萬民堂!
裝修完畢的萬民堂位於江淼他們家那七十多平米的商鋪,因為堂內面積沒多大,因此室內也沒有大的方桌或是圓桌,全部採用了四人桌的條桌,雖然面積小,但還是能安下十餘桌,就算人多了,也可以兩個條桌拼起來。
開業第一天,江淼將萬民堂堂食和外賣的招牌掛了出來,有了前幾天跟工人們打廣告的基礎,倒是有不少人前來吃飯。
而且,江淼將一直以來從沒加入到選單的辣椒系列的吃食,這次也加入了選單,不過考慮到辣椒的產量,倒是打算一天一道關於辣椒的吃食。
而外賣,便是作為萬民堂的第一大特色在今日推廣出來。
比起現代傳統的外賣而言,在古代,外賣的打包和保溫的技術並不太好,江淼採用了竹筒+木盒的形式來作為外賣盒子,小的就兩個竹筒,一個長條木盒,大的就四個竹筒,一個方形木盒,並且註明在吃完之後,以一個較低的價錢來回收外賣盒子。
若是有人鑽空子,願意以這種形式賣江淼他們一套外賣盒,江淼也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