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徙行動(第1/4 頁)
“是的。我們沒有其他選擇了。”秦克對這個方案已琢磨了兩天,可謂是深思熟慮,他環視眾人:“要麼冒些險,留下一半工人繼續施工,要麼將工人全部撤離,但三個月的冰封期後,想召回這麼多工人繼續進行施工,起碼又要再多花兩三個月時間,到時肯定來不及完工了。”
發射基塔的內部機械設施、功能部件的組裝除錯都可以透過微光和智慧機器人來完成,但基建工程只能依靠人類來完成。
秦克語氣堅決:“我認為,這些險必須冒。而且‘祝融之光’那出現問題的機率,應該可以透過最佳化執行演算法進一步降低,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我會重點關注一百五十九座發射基塔的狀態,並盡我所能地最佳化‘祝融之光’的執行演算法。現在需要做諸位協助的是,儘可能地往這些發射基塔運送‘祝融之光’的核心部件、核燃料以及建設用的智慧機器人,還要在旁邊臨時興建倉庫,儲存足夠十萬人三個月之用的水和糧食、衣服,確保工人和災民能在三個月的冰封期生存下去。”
愛德華·威滕只考慮了幾秒鐘便有了決定,他對眾人道:“諸位,論起對‘祝融之光’的瞭解,以及對演算法的最佳化水平,無人能超過秦克院士,他既有這樣的信心,我就堅決相信他。而且他的說法也很有道理,不冒這個險,我們就要在將來冒更大的風險。我明確表態,贊成秦院士的這個解決方法,如果萬一真的出了意外,我願意一起承擔所有的責任。”
愛德華近來有些感冒,身子不適,使得他說話時中氣有些不太足,但這番話依然透出金石難移、鏗鏘有力的氣勢。
邱老先生也起立道:“這大概我們能選擇的最優方法了,我也贊成秦克的提議,如果將來要揹負罵名,算我一個。關於物資方面的準備,我也願意溝通協調各方的關係,加大物資保障力度。”
有兩位老先生帶頭,原本還有些猶豫的其餘人也紛紛舉手贊成。到於老陶、寧青筠等人就更不必說了,秦克的決定他們向來是無條件同意的。
這次關係到整顆星球存亡的決策會議很快就結束了,然後是秦克以“星球防護罩計劃決策團隊”及“全球極端氣候應對指揮中心”的名義,向全世界的氣象中心釋出了北極氣候的二次異變預警及民眾疏散遷徙建議。
當電波承載著秦克這份預警與建議訊息傳遞到世界各國的首府,整個世界彷彿在這一瞬間陷入到失語之中。
……
鵝國的北端的偌里爾斯克城,鵝國氣象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弗拉基米爾·維克托羅夫教授此時就在這裡視察。
這裡是世界最北端的城市,整座城市都位於亞寒帶氣候中,它沒有四季,每天都是冬天,而且一年裡起碼有300天處於雪花紛飛的天氣中。如果說世界真有一座冰雪之城,那一定就是這座偌里爾斯克城。
放眼望去盡是白雪皚皚,徹骨的寒意充溢於每一處的空氣,鵝毛般的雪花伴隨著寒氣爭先恐後的覆蓋在城市之上,彷彿要將整座城市掩埋。
維克托羅夫教授看著窗外的暴風雪,喃喃自語道:“今年的偌里爾斯克,恐怕真的要完全冰封了。”
明明只是十月初,但最低氣溫已打破了去年冬天的最低溫度記錄。
整座城已提前感受到來自北極可怕的極端寒潮而戰慄。
維克托羅夫教授也是因為最近氣象衛星發回來的北極異常資料與照片而心憂,才特意趕來這座偌里爾斯克城,想掌握第一手的最真實資料。
“夏國的秦院士團隊那邊還沒發回最終的研判報告吧?”旁邊的同僚德米特里·謝爾蓋耶夫教授意外道。
雖然現在鵝國氣象中心也擁有對極端氣候災害相當強的預判能力,但現在全世界都已習慣了等夏國那邊作出最終的研判,然後再將之作為行動指南,夏國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