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番外故事(一)奇蹟的核聚變之光((第2/25 頁)
大的高尖新科研專案?”
中年男子恭敬道:“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在夏國科研界裡地位超然,他們擁有完全的科研自主權,不受任何的限制,如果他們沒興趣,那誰也不敢給他們絲毫壓力。”
老人再次點頭。換了自己國家裡有這麼兩個國寶級的無雙國士,也得小心翼翼地哄著順著,至於發命令強硬讓他們參與指定的研究專案?那根本就不可能。
對於秦克和寧青筠這樣拯救過世界、在全世界都享有至高無上科研學術聲望的偉大科學家,沒任何一個國家敢得罪,因為他倆已是一面旗幟,科研界的精神旗幟,也是凝聚和吸引科研人員的“神”。自從“星球防護罩計劃”結束後,夏國吸引了多少著名的科學家前往定居?吸引了多少優秀的青年學子去留學?不都是因為有秦克和寧青筠在夏國嗎?
想到這裡,老人倒也釋然了。
秦克的性格,手裡的報告寫得很清楚,喜歡數學喜歡科研,但不喜歡受到限制,認為“生活與工作都應該是一種精神享受”。他重視家人,願意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來陪伴家人與孩子,是典型的好爸爸,而且非常注重勞逸結合。當然,秦克也是一個極為責任與擔當的人,在國家與民眾需要時會挺身而出。
但夏國這三年來科研與教育事業都欣欣向榮,一年的發展抵得上其他發達國家十年的發展,確實也不需要秦克這樣的學術科研精神偶像再投身到繁忙又緊張的一線研究工作中,象這樣享受生活的同時專注於學術理論,不時以“驚世成就”來刷刷存在感,鞏固巔峰“神格”,反倒是最合適的。
所以老人換了個話題:“現在能源科學研究院那邊,對‘祝融之光’的技術掌握程度如何了?”
“基本上已完全掌握了,目前小型快堆已達成商業化的測試,很快可以應用到包括社群發電站、航空母艦、宇宙探測器上。”中年男子感嘆:
“不得不說,秦克院士在這方面確實很有信譽,他建立起來的‘技術互利互補交換平臺’,讓我們很完整地拿到了夏國交換過來‘祝融之光’全部資料,雖然我們也支付相當價值的晶片製造技術作為回報,但總體來說,我認為這筆技術交換很划算。憑我們國家領先全球的製造力與生產能力,不出五年,我們就能佔領供能市場超過三分之二的份額。”
老人沉吟道:“夏國那邊在能源方向有什麼最新的動向?”
“沒什麼大的變化,除了也在發力‘祝融之光’的小型快堆核電站外,他們依然靠著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提供大筆大筆的經費,以獲取較新的核聚變技術,但說實話,核聚變的未解難題太多,在五十年內都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技術突破。我們憑藉著不斷最佳化‘祝融之光’的快堆技術,將能在這五十年內保持在能源領域的優勢。夏國雖然也擁有完整的‘祝融之光’技術,但在製造力與創新能力方面都不及我們,頂多只能勉強跟在我們和歐盟的後面,搶佔世界第三的位置……”
中年男子肯定而有力的回答總算讓老人擰緊的眉頭稍稍放鬆下來:
“不能大意,夏國的潛力很大,尤其是‘祝融之光’技術原本就是他們研究出來的,我們目前也僅僅利用長期的科技優勢資源取得了一定的反超,絕稱不上高枕無憂,在對‘祝融之光’的技術最佳化上不能有絲毫的放鬆。還有,想方設法盯緊夏國的秦克和寧青筠的科研動向,並做好萬一他們加入或者組建夏國的重大科研團隊的風險應對。”
“是,您放心!”
……
就在這場對話進行之時,秦克與寧青筠確實正在遠州,進行著愉快的週末家庭郊遊活動。
這次家庭郊遊的規模“龐大”,不但寧家這邊的爺爺寧景光、奶奶楚覓梅有參與,岳父寧宗訓、岳母紀秀玉也跟著一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