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不管是人,還是產品本身,都會放到同一條線上競爭,最終pk出那個最好的,霍氏會根據這個排名情況,來分配資源。
這樣的優勝劣汰讓每個人都時刻緊繃著神經,儘管被霍氏淘汰出去的人,外面一大把公司搶著要。
但精英匯聚的地方,誰都不想當那個失敗者。
所以池鳶想在如此年輕的年齡當上總監,是天方夜譚。
就算她有才華,管理層的人也不會同意。
池鳶沒把話說得太滿,那會引來反感,能打動陳總這種人的,永遠只有能力與誠意。
「陳總,我看過您最初的採訪,不知道五年前是誰的觀點影響了您,利華從生產零件產品轉向了建立技術類的人才機構,並且五年前開始與不少教育公司合作,打造了兩個專門為利華提供人才的大型私立學校,這屬於開放式創新,但公司的市值卻每年都在下降。」
這是陳總的心病,一個公司發展到頂峰,肯定就要尋求創新。
這個決定當時所有人都同意,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滅頂之災,淪落到最後需要被收購的地步。
「池小姐,你說的這些只要稍微查查就知道,只能說明你很用心。」
「陳總,我只是覺得您當初過度關注所謂的創新,尋求拓展邊界,但忘了利華的核心。」
陳總渾身一震,捏著手機的力道緊了幾分,「你繼續。」
第35章 他忘了自己的初心
「開發新的產品需要新的零件組塊,而當時所謂的創新,分走了利華的其他資源,導致原有的生產線利用度變低,而且那個時期的你們還引入了不少新的昂貴生產線,結果直接導致成本急劇攀升,利潤度大幅下滑,開放式創新變成了面上好看但沒有實際意義的無序創新,利華最核心的競爭力是零件的質量,它能夠出現在霍氏這邊,也是因為它的質量,而聚焦在還未征服的教育機構上,它從五年前就已經偏離核心了。」
池鳶的聲音不急不緩,指尖在面前的電腦上輕輕敲著,裡面是她為利華整理的所有資料。
「陳總應該知道,如果有人在小鎮上開了一家奶茶店,那麼它的商業模式就不能在全球適用,因為當這個人想去另一個小鎮開店時,其他人可能已經開了一家奶茶店,原本的奶茶店也就變得毫無特點,公司的獨特性才是它真正的核心。」
「陳總最開始的那篇採訪讓我受益很多,當時記者問了您一個問題,有關利華的業務邊界,您還記得麼?」
那是公司第一次被記者採訪的事情。
陳總那個時候白手起家,算得上春風得意。
他當時怎麼回答的?
他說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
如果把邊界理解成萬有引力,每一個物體因為質量的存在,它會產生萬有引力,會影響其它所有物質,差別就在於——離核心越遠,影響力就越小,或者是因為它本身的質量越小,變得影響力越小。
萬物是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就能成功。
最初的他如此看重一個公司的核心,可繁華迷眼。
時隔多年,第一次有人如此明確的提醒他,他忘了自己的初心。
陳總的眼底劃過感嘆,許久才問:「池小姐什麼時候上任?」
池鳶笑了笑,「不出意外的話,下週。」
「那咱們合作愉快。」
結束通話電話,池鳶鬆了口氣。
她給自己泡了杯咖啡,收到銀行的轉帳提示。
錢已經打給了那家慈善機構,現在卡里只剩兩萬不到。
她在物質上沒有什麼要求,當初除了這棟小公寓外,其他的錢全都給了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