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賀蘭離京風暴起(第1/2 頁)
兩天後,慕容賀蘭再次與大唐進行磋商,然後在原有條件下,提出在湟河谷地中段設立吐谷渾自己的貿易管理特區,並且由吐谷渾方進行主要管理和駐軍。
李長河看了一下慕容賀蘭提出的地點,倒是愣了一下,這地方竟然就是現代的海東市嘛。
條件最終被大唐答應,因為李長河很清楚,蘭州和秦州都在大唐手中,壓倒性優勢巨大,所以吐谷渾肯定也會提出自己的方案進行對沖。
而海東這塊地方,對於吐谷渾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跳板,也能更好保持吐谷渾的利益。
其他方面,首先便是邊界安全問題,根據條約,吐谷渾要嚴格履行互不侵犯義務,嚴禁邊境大量駐軍,一旦發現違反條約,那麼大唐會率先凍結當年特區稅金收入,並根據條約對一些大唐特產貨物進行漲價或者減少供應等措施。
若吐谷渾方合作態度良好,大唐會逐漸開放特區貨物貿易數量,並對一些特定商品進行豁免出口。
這其中,慕容賀蘭率先要求的便是大唐對簡單水泥技術出口,但被明確拒絕,表示只能出口成品水泥貨物。
這點讓慕容賀蘭很是遺憾,他一眼便看出來,這水泥物件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但他也盡力了,他很清楚,這一物件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最後能拿下大唐對吐谷渾的出口權,已經是最大的收穫了。
然後慕容賀蘭提出兩國交流活動,即派出吐谷渾學子前來大唐求學。
這一點李世民和李長河都很糾結。
因為這個條件很正常且合理,但是對於大唐方來講,就算在怎麼阻擋,雖然如今技術含量低的技術會慢慢流出,但若是讓他國學生前來學習,那麼暴露流出的可能性會更大更快。
所以自從貞觀革新開始後,長安逐漸收緊外來人入城的要求。
此次經過審慎思考,最後決定在秦州成立秦州文學院。
專門負責來自西邊的他國學生定點交流。
也藉此契機,在北境幽州成立幽州文學院,北方所有部落國家的學生交流皆需要在此學院。
而這兩大學院只教習文化類,不涉及任何提升生產力的技術。
對此慕容賀蘭覺得不解,他不懂為何不能在長安進行兩國學子交流,但他也沒多想。
但讓李長河和李世民沒想到的是,多年以後,秦州文學院和幽州文學院成為了多國文化交流的兩大聖地。
除了這些外,用條約形式要求慕容順留在了長安,作為兩國間的聯絡使。
其他便是經貿方面的具體內容,雙方博弈了多日才敲定具體合作。
而在這段時間裡,長安也發生了一些其他事。
第一,李安遠被李世民從洛陽召回述職,在朝會上大加讚賞,但似乎又隱隱褫奪去了一些軍事權柄。
這倒是沒引來多大關注,因為自此李世民上臺後,各地軍隊長官是權力都是在逐漸收回重新分配,尤其是李世民的近親,一般都是拿去軍權,而後調任入中央。
但朝會散去後,李世民卻留下了李安遠,而後兩人不知說了什麼,就見李安遠隨即閉門不出,也不見客。
惹得朝中不少人思慮這其中有什麼隱情。
尤其是京兆杜家。
面對這個親家,李安遠嚴厲下令,不得與杜家有任何利益往來,嚴禁杜靈江回家省親。
第二件坊間比較熱鬧的事就是,平康坊的煙花趣事這段日子漸多流傳,平康坊的人流量肉眼可見增多,有時候李長河晚上經過都能看見不少人在街上行走。
尤其是侯顯開的風月樓,那真是人頭攢動。
時間一轉,便到了貞觀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這一天,慕容賀蘭帶著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