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1/2 頁)
【謝謝閱讀本書的讀者,如能推薦、收藏,蘇潛萬分感謝】
【此地新書畢竟以資料為導向,蘇潛也不能例外。此書大部分設立的場景都會有相應的史籍記錄,算是半真半幻的寫法,若能對歷史產生一定的記憶,便是蘇潛的初衷,而隨後故事情節的發展,倘若能與讀者產生共鳴,則是蘇潛的最高目標。】
再次致謝您的閱讀!
第一卷 遼東軼事‐第四卷 鐵騎奪金
第十章 兵鋒初顯
在赫圖阿拉與眾大臣、旗主以及貝勒們說膩了顯赫戰果的努爾哈赤,似乎終於記起了寬甸一帶的小刺。後金境內的糧食已收穫完畢,那些八旗旗丁們大多也正閒著無事,這使得這根小刺不舒服的感覺總算上升到後金高階武官們的大腦之中。
海西、東海一帶零星傳回的訊息並未抵達努爾哈赤的案頭,類似的騷亂、叛逃並不僅僅是遼東衛所的專利,認真追究的話,八旗兵便不用再有一刻消停。那些偏遠地區僅能算做努爾哈赤的後備糧倉,再加上附近本就人煙稀少,能與努爾哈赤匹敵的勢力怕還沒出生,而留下的人在努爾哈赤的眼裡幾乎只能算作一般勞力,連徵調戰兵都不會想到他們。這種忽略使得術虎的八百多騎兵可以橫行無阻,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地實施蘇翎的種種舉措,並且隊伍也在逐漸擴充套件。等到努爾哈赤終於想起要到東海煮鹽的時候,才發現那一帶居然有鹽流入赫圖阿拉,捷足先登的人不僅有鹽控制著近千里的區域,且擁有機動靈活、驍勇強悍的武力。這些都是後話,不論努爾哈赤會如何面對訊息閉塞的後果,眼下,他首先將目光略微掃過寬甸一帶。
寬甸邊界附近遊騎的不斷失蹤,以及渾江北岸一帶不少村落失去聯絡,這些終於讓努爾哈赤產生警覺。在親自過問之下,無數遊騎、哨探被派往寬甸一帶。尤其是那些漢人哨探,這些人與千山堡的哨探幾乎擁有同樣的山林本能,再加上面孔語言的便利,在哨探上比女真遊騎更具有優勢。但即便如此,遊騎與哨探依舊不斷失蹤,竟然是一個都未傳回訊息。努爾哈赤本能地意識到那一地區存在某種力量,而且組織嚴密,至少這防範措施要比遼東邊牆一帶嚴密。當然他不知道那些遊騎哨探大半死在密林中的陷阱與毒箭之下,而其餘的,不是被捉,便是被當場砍成肉片。
俗話說百密一疏,這嚴密防範終究不能將千里山林都變成一扇鐵門,在失去近兩百多人馬之後,終於有一隊漢人密探帶回千山堡的訊息。只是此人至多深入到能看見千山堡的位置,這已是極限。根據所見判斷,千山堡約有近千人的武力,不屬於明朝遼東人馬,也不象任何其他部族,來歷竟然十分神秘。努爾哈赤疑惑之餘,將新近榮升&ldo;撫西額駙&rdo;李永芳喚來詢問。李永芳細細回憶,與努爾哈赤一樣,對於千山堡蘇翎所部,大多是耳聞而已,從未上升到正式行文作為一件大事放在遼東的議事日程上,但民間逃軍之間流傳甚廣,這李永芳自然也是從這裡得知。隨即蘇翎的名字出現在努爾哈赤的眼前,因情況所知甚少,努爾哈赤只對蘇翎的逃軍身份甚感興趣。無論努爾哈赤如何交代李永芳,在這年秋天,一個用漢地文人的話說叫&ldo;秋高氣爽&rdo;的天氣裡,李永芳率領五百多人馬開始向千山堡方向挺進。
有赫圖阿拉往千山堡,實際上有兩條路線可供選擇。一條是沿渾江北岸向鴨綠江方向行進,然後選擇一處渡口過江,但這一帶山高林密,僅尋找合適渡口便能花費一月的功夫,是故這一帶人煙一直處於稀少狀態,也只有千山堡的蘇翎才會走這條沒人選擇的道路,這自然也是被迫。另一條則是翻越牛毛大山,攀越天險坎川嶺,直抵牛毛鄔,那裡便是努爾哈赤麾下的最邊緣,也是唯一能夠不斷收到訊息的女真聚居區。隨後往東南則可直抵寬甸邊牆,往東北則是千山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