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焦徐的交情(第2/2 頁)
說的焦竑一脈,指的就是徐光啟?
現在朱由校知道徐光啟為什麼在官場上被排擠了。徐光啟的主張和他老師差不多,加上他自己推崇的東西,他沒被打成異端就不錯了。
“焦竑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學生還在,正是徐光啟。”說完這句話,洛思恭躬著身子,不再開口了。
朱由校算是知道駱思恭為什麼先說汪可受一脈了。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他不想提起徐光啟。
自己叫徐光啟回京,還親自召見了他,對徐光啟的拜辭摺子進行了慰留,在駱思恭看來,這就是非常非常明顯的象徵了。
自己這是要對徐光啟另有任用,所以駱思恭就沒有提起徐光啟,轉而提起了汪可受的學生。現在被自己否定了,這才提起了徐光啟。
雖然這麼說,可是朱由校也知道,焦竑只能算是徐光啟的座師。徐光啟究竟繼承了多少焦竑的思想,這個還真的不好說。
當然了,焦竑和徐光啟的交情不用說了。徐光啟36歲應順天府試,主考官是名儒焦竑,從落卷中發現他的才識,認為是“名世大儒”,從而拔置第一。
萬曆二十五年,焦竑受皇帝之命,為國選拔人才,任會試副主考官。他在落選卷中得到了徐光啟卷。“(焦竑)閱而奇之,拍案嘆曰:此名世大儒無疑也。”毅然決然將已名落孫山的徐光啟拔至第一名。
焦竑、董其昌還把徐光啟介紹給自己的同年登萊巡撫袁可立,使徐光啟在兵器方面的才幹有了用武之地。
雖然聽著很美好,但是朱由校卻覺得這裡面隱藏著很多的東西。
比如順天府鄉試的時候,徐光啟落選了,焦竑將徐光啟從落選卷之中選了出來;會試的時候,又是焦竑將徐光啟從落選卷之中選了出來。
這怎麼看都像是有人故意黜落了徐光啟,焦竑保住了他。這裡面有黨爭的感覺,甚至可能是道統之爭,心學與理學,泰州學派與其他的學派的爭鬥。
如果事情真的如自己所猜想的,那麼徐光啟與焦竑的關係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當然了,事實也證明了焦竑的眼光。
徐光啟後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他畢生致力於研究天文、曆法、水利、測量、數學、農學等自然科學與技術,成為學貫中西、富於遠見卓識的明代科學家、政治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