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5 頁)
軍規軍紀管。。。。。。
第三十一章 土化肥
一月末。天氣稍微暖和,葛沽鎮已經進入了工業農業皆忙碌的季節。因為葛沽鎮是肖圖白的第一個城鎮建設實驗樣本,給將來建設多更近代城鎮積累經驗,所以肖圖白經常帶著親兵,騎著馬在野外四處檢視葛沽鎮的建設情況。
事實上,勞動人民的創造力和領悟能力是非常高的。
在沒有人領導下,他們不能成事!只要有能夠服眾的權威者,指揮要他們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哪怕是一片荒野,他們也能夠將之建設成人間樂土!
鎮子上,每一天都有新的建築拔地而起,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所有人都處於忙碌的狀態,不過人人都穿著乾淨的衣服,人人都有飯吃,這是大明其他的地方難以見到的。
亂世之所以是亂世,是因為勞動力資源沒有充分得到利用。
封建地主的眼界,只停留在一畝三分地上,而不屑利用更多的剩餘勞動力資源,去創造工業、商業、服務業相關的財富。一旦將社會上的絕大多數的勞動力資源充分運用了,根本不會有餓死人的狀態。
而隨著整個鎮子,一天天的變化。鎮民們的心態,也一日日的轉變。從之前的麻木、茫然,逐漸的開始有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盼。
當然了,不少人有點擔心,如果一年期的“契約”到期後,奴隸做不下去了,今後還能不能擁有現在這般的安定生活?
為此,肖圖白就經常遇到契約奴跪地,主動要求做終生制的奴隸。
肖圖白哭笑不得,不得不去耐心的解釋,契約到期之後,政府依然會給他們提供工作,並且支付工錢,到時候的生活質量只會比現在更好,而不會更差,如此的解釋,才消去了一些契約奴的疑慮!
城市的街邊上,也開始按照肖圖白的意思在搞綠化。沿街都是移植了一些桃樹、梨樹、柿子樹,到了春夏季節,果樹成熟之後,也任由行人採摘。
路邊種植果樹,這也是與明末缺糧的大環境有關。
如果是在後世,糧食產量豐裕,交通四通八達,基本上不會為糧食問題而傷腦筋,那時候,考慮的是城市空氣汙染的問題,所以綠化主要是以四季常青的樹木為主,用以淨化空氣。
而在明朝處於農業和手工業時代,沒有大規模工業化造成的汙染,空氣倒是清新。不過,問題是明朝缺糧,再加上交通不方面,運輸成本昂貴。一些嚴重缺糧的地區,甚至已經連續上演餓殍遍野、人競相食的慘劇。所以葛沽鎮的街道上搞綠化,也是種植果樹為主。
除了鎮內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鎮子外的變化,也是非常的巨大。
經過葛沽鎮民數千契約奴和總顧問衙門僱傭的天津各地城鄉2萬多名剩餘勞動力的奮鬥下,終於開墾出了大約50萬畝的田地。
這種田地,經過燒荒,以及用牛耕、馬耕的等等方式,將土壤挖松、以便提供作物良好的生長環境,與此同時燒荒、深耕等等方式,也使得一些雜草的根系被切斷,避免雜草與農作物爭搶土地的養分。
與此同時,眾人也基本上建成了覆蓋50萬畝農田的簡陋水渠,透過從天津附近充沛的淡水河流中引進灌溉水源,這些乾燥、荒蕪的土地,紛紛被河水滋潤。
當然了,為了改造葛沽的鹽鹼地,讓土壤更適宜莊家生長,葛沽鎮建設了150個公共茅廁。無論是鎮上的契約奴,還是前來打工的勞動力,在大小便時,必須在公共茅廁中進行。…;
公共茅廁一方面是為了城鎮的衛生著想,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收集肥料。在沒有化學肥料的年代,糞便是人類最早普及的農業肥料。
不過,畢竟糞便是有限的,全鎮子所有人排洩的糞便,最多能夠給五六千畝土地施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