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2/5 頁)
。日本人開始接觸到了西方航海家,對於世界的認識比之以前稍微開闊一些。
但是,由於工業革命之前,西方文明相對於東方文明並不具備明顯的優勢。所以日本儘管有一批學者開始學習荷蘭人帶去的“蘭學”,一小撮日本人,接受西方人洗禮成為了天主教徒。
但是,此時的西風還是壓不倒東風的。因為,在17世紀中國為首的儒家文明圈,才是發達國家,大明帝國龐大的人口和疆域規模。使得中華文明在這個時代擁有的生產力。是超過其他文明的總和。
此時,幕府的使者一行人,來到了天津後,面對著繁花似錦的城市。一個個顯得目瞪口呆。
——比他們想象中的上國景象。還要勝過百倍!
任他們如何想象。也無法理解,普通的百姓,也能綾羅綢緞。馬車穿梭。成為了天津普通的百姓們的公共交通工具。
更令他們震驚的是——鐵路、白奴!
鐵在17世紀是非常昂貴的,哪怕是年產10萬噸以上鋼鐵的大明帝國,鐵的零售價一般也達到100文錢以上。以鐵築路,在這個年代簡直是太奢侈了,一里路少說也要幾萬斤鋼鐵,僅是材料的費用也需數千兩白銀。更別說是築路、和製造鐵軌消耗的成本。
當然,交通設施再昂貴,對於經濟拉動的效應,就足以彌補其成本。尤其是天津這個工業生產非常發達的城市,更講究交通!
此時,天津的普通的瀝青、三合土公路,公路總里程是超過1000裡。橋樑數量200多座。
整個天津特區境內,屬於四通八達。馬車、牛車、人力板車,能夠直接將商品,運到特區任何一個角落。
不過,公路、橋樑,對於小商品來說,已經足夠。但是對於大宗商品——糧食、鐵礦石、木材、煤炭、機器、兵器來說,效率並不能令人滿意。
所以特區大修鐵路,鐵路雖沒有機車動力,但是有牛馬拉動,一次效能運載的貨物能夠達到萬斤。而普通牛車、馬車在平地上運載貨物,兩三千斤已經很吃力。
運輸效率的增加,使得鐵路也許建造費用非常高,但是在運營過程中,增加的運輸效率,節約的運輸成本,會逐漸回收這些投資。
鐵軌路的建設,最初受到了天津特區百信們的不解,認為有錢修鐵路,還不如將錢財用來救濟貧民、修建學校,或者是擴大工廠規模,或者將造鐵路的鋼鐵用於造農具。
但是,鐵路的運輸高效,給一些工廠、礦山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因此開始廣受企業的好評,越來越多的質疑者開始事實說服。
以特區的蜂窩煤為例子,哪怕是生產的成本不斷的壓縮,哪怕出廠降低到1文錢,賣到直接的消費者手中,卻往往是3文錢、5文錢一塊。因為,更昂貴的並不是生產成本,而是運輸成果。
天津特區的煤廠生日的蜂窩煤,出廠價1文錢,賣給一些每天拉著板車,到煤場進貨的煤販子。這些煤販子,用板車將煤炭拉到消費者家中,離煤場比較近的地區,成本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拉到地面坑坑窪窪的農村,成本就變得極其昂貴了。
最終,鐵路、公路系統的修建,煤炭運到農村,也是非常的便捷。所以,煤炭的價格直接降到了1。5文錢。
煤炭降價,使得天津特區的農村人,也開始使用煤炭最為燃料了。而使用煤炭燃料的好處,是減少了柴禾的使用,保護了林木資源,也減少了水土流失。不從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光是從環保的角度考慮,煤炭資源也是值得推廣的。
除了交通的發達之外,白人奴隸的成批出現,更令這些幕府的使者們感覺到目瞪口呆。
“這些西方人,在大明……做奴隸?”幕府使者團的領隊小笠原忠真感覺到受不了刺激,“難道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