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投機分子(第1/3 頁)
季妧原本就因著他派人刺殺過自己而心有芥蒂,念在他「情出有因」且是國之柱石的份上,這才沒有予以同等分量的回擊。
可這老柱石卻得寸進尺,面對季妧,他毫無懷愧之心,始終認為自己是對的。
尤其這種時時刻刻把人當禍國妖女防著的姿態,著實惹惱了季妧。
她救下了當今天子,她也養育了當今天子,雖然她不圖什麼,但不代表她不可以圖什麼。
憑什麼她要小心謹慎?憑什麼她要步步妥協?
與其諸般退讓還不被人念好,還不如理直氣壯一些,氣死這個老頑固!
這些是一時氣話。深層原因,是張相這一呼百應的架勢,引起了季妧的危機感。
原本想徐徐圖之的,卻忘了張相已位極人臣,如今又任著帝師,群臣擁附之下,這棵老樹盤根錯節,若有一日脫離軌道,誰知會撼動什麼?
或許張相現在沒有野望,但就此放縱下去就不一定了。季妧可不想大寶做一輩子的傀儡皇帝。
她的態度轉變,關山自然是第一個知道的人。
翌日上朝,在這件事上一直未曾發話的老安王站了出來,以史為據,支援天子的決議。
同樣未曾表態的寇大將軍也站在了天子那邊,雖只有寥寥數言,卻頗有一錘定音之勢。
軒然大波就此而起。
已為刑部尚書的潘嘉道一貫和張相唱反調,之前保持沉默的部分官員也跟著紛紛表態……
朝中局勢一再變幻,直拖到五月,張相終於妥協,但只妥協了一半。
他同意給季妧長公主封號,但也僅止於封號,實封虛封一律沒有。
這在他看來已是破格,沒想到小天子比他更破格。
本朝公主,實封均按朝例,都是六百戶,長公主則比公主多三百戶。
唯一的例外是太祖皇帝最疼愛的安平公主,食邑從六百戶累加至兩千戶。
小天子卻直接將給季妧的食邑定在了三千戶。
別說大臣了,季妧自己都驚了,這要是真成了,無異於把她架到了火山口。
然而那段時間大寶不肯見她,她進不了皇宮,便寫了封信讓關山轉達。也不知轉了沒有,反正就是一問三點頭,具體的回覆一句沒有。
張相的只給封號,小天子不接受。
小天子的三千食邑,張相也不接受。
那些原本支援小天子的臣僚也開始頗有微詞。
爭執到最後,君臣各退一步,將食邑降為一千戶。
比起三千戶,一千戶就很容易讓人接受了。
群臣深怕年輕的天子再反悔,趕緊催著把聖旨下了。
殊不知正合年輕天子的心意。
當晚,大寶微服回了閔王府,告訴季妧,拆屋頂的原理果然有用。
季妧:「……」
所謂拆屋頂原理,其實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一段話——有間屋子太暗,如果有人提議開個窗子,那麼勢必會遭到眾人的反對。但如果有人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同意開個窗子。
從一開始,大寶要的就是這個「折中」。
季妧就此拜為長公主,封號永徽,食邑一千戶,一同賜下的還有長公主府。
不管怎麼說,這場風波算是過去了。
表面上看這場風波確是因她而起,實際是君臣之間必然的較量。
而大寶之所以沒有輸,除了老安王的回護,還在於他背後有關山的支撐。若沒有關山,這場較量至少還得往後推遲十年。
槍桿子才是硬道理啊。
季妧也就此認清了一個事實——既入局中,再想做局外人,已然是不能了。
從閔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