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面試(下)(第2/2 頁)
說起棒子國了。
1990年11月,高通和電子通訊研究院(etri)簽署有關cda技術轉移協定。
高通答應把每年在棒子國收取專利費的20交給他們的電子通訊研究院、協助其研究,棒子也宣佈cda為棒子唯一的2g行動通訊標準,並全力支援三星、lg 等投入cda 技術的商業應用。
不夾雜任何個人感情,僅從商業意義上說,這次合作絕對算得上一次雙贏的合作。
棒子的行動通訊普及率迅速提高,促進了整個棒子國經濟的發展。
同時,也第一次向世界證明了cda正式商用的可能性,讓美國一些運營商及裝置商對cda技術開始恢復信心。
高通從此成為全球性的跨國大公司。
但是呢,高通還不滿足,他們把把cda的演演算法嵌入到整合晶片。
這樣一來,使用高通專利的手機廠商,必須先繳一筆授權費取得專利使用權。在晶片或產品量產後,再依據出貨量收取根據產品售價一定比例的費用,平均需繳納手機銷售額5-10不等的權利金。
真他孃的不要臉!
人螢幕、鏡頭、電池、外殼等零件全都跟高通沒關係,這等於所有零件都得被抽成。
要是前面說的那個鑲了九九八十一顆鑽石的手機真的做出來,這些鑽石的利潤也得算到高通頭上。
你做不出來晶片,除了掏錢,沒別的辦法。
關於高通的騷操作還有許多,比如說“專利反授權”等,這些是後話,以後再說。
“可是不管是模擬訊號還是數字訊號,都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我們的使用者不能隨時隨地地互聯互通。”詹姆斯說道,“針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多建些基站?”段然話剛出口就後悔了,他想到了摩托蘿拉那個瘋狂的想法,銥星計劃。
所謂的銥星計劃就是往天上發射77個近地衛星,透過衛星之間的互聯互通,達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兩個人在任何時間都能通話。
由於元素銥是77個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轉,所以這個計劃被稱為銥星計劃。
雖然後來將衛星數量減少到66個,但還是習慣性稱為銥星計劃。
可惜啊,最後失敗了。
首先是地面行動通訊技術的發展,等衛星發射的差不多的時候,地面上基站早建好並投入使用了。
其次,費用太貴了,一分鐘要十幾美元,而地面通訊技術一個月也用不了這麼多錢。
最後,其實技術也不夠成熟,使用者在室內或者車裡打不了電話。
當然,其他原因也有很多,總之它就是一個不成熟的瘋狂的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