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為緣分乾杯(第1/2 頁)
從關府市坐車東行,過了陳縣就到了關東縣的地界。 關東縣的縣城沒有在府河平原上,而是在府北的臺原。關東縣的形狀有點象葫蘆,最細處就是府河北到府北臺原這一塊,葫蘆的大肚子在整個的府北,小肚子在府河南。從關東縣的縣城向南有條寬闊的大道,在關東人們叫它陽關路。沿陽關路向南,穿過府河就進入了關東縣的陽灣地區。 如果整個府河平原是中國最能養人的地方話,那麼在莫船看來,普柳川又是府河平原上最水靈的地方。 很多年以來,他都為自己能生長在普柳川而欣喜,特別是到很多地方去過以後,這種感受就更強烈。 普柳川從落陵原下的東口村開始,向西向南伸展著,整個地勢連成一塊。只被從南面臺原向北伸出的關張原一分為二。東邊是陽灣鎮叫東川,西邊是槐莊鎮叫西川。而兩川合在一起就叫普柳川。 自西向東還有三條河滋養著普柳川,它們是東川的陽水河,西川的西溪河,和介於兩川之間的沙窩河。三條河水的滋養使普柳川少了北方常見的粗獷而多了南方的嫵媚。 普柳川的得名,自然賴於遍佈整個川道的柳樹。 沿府河,陽水河,沙窩河,西溪河兩岸,沿每條道路的兩邊都是柳樹。柳樹老的伐了又栽新的,好象普柳川人只會栽柳樹似的。 事實上,普柳川上的人不只愛栽柳樹,也愛柳樹。每個普柳川上的人都會說一段與柳樹有關的趣事。柳樹成了大家童年,青年,老年時光的見證。在柳樹上嬉戲,在柳林中戀愛,在柳樹下扎堆聊天。愛柳樹的人一代接一代,一棵柳樹可能是幾代人共同的珍愛。 所以每次說要伐柳樹,普柳川的人就跟你急。那些老年人,平時慈眉善目的,可一遇這事就有點歇斯底里。到底要讓這柳樹長到多大,柳枝長到多長,不知道但不能伐,只要我活著就不能伐。 所以在普柳川上伐柳樹是件大事。 為了柳樹,特別是那些古老的柳樹,普柳川人讓路改過道,讓工廠搬遷過,還有讓墳移過的。柳樹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成為普柳川人的心理標記。 而最引人動心的柳樹就是古渡口的那些大柳樹。 古渡口過去是陽灣在府河上的渡口,不過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現在這裡是陽灣府河大橋的橋南,雖沒有了渡口,可其繁華不比當年有渡口時差。 古渡口的柳樹不但古老而且成了林,所以這兒每天都人多,有些老年人如上班一樣,每天早出晚歸,在古渡柳下扎堆,聊天,打牌,下棋,度過他們人世間平凡的一日日。這古渡口有是個交通要衝,向西通向槐莊和西陵原,向南通向陽灣鎮和關張原,向東通向東口和落陵原。所以這自然又是個商貿的匯聚處,其熱鬧自不用說。 崖村就在古渡口西邊,關張原的對面,也是沙窩河流入府河的交匯處。所以崖村算得上是東西兩川的連線點。在行政區劃上雖然屬於槐莊鎮,但因離古渡口近,好多風俗反隨了陽灣。 莫船回來在縣局報到後,就在崖村的老家等著。沒事了也會到古渡柳下聽人們閒聊。母親問他想到關東的哪兒去。他說哪兒也行,到北部山區去也行。母親說,你呀,傻。啥地方能有咱普柳川好。莫船就笑笑。 對他來說,能有家在普柳川,去哪兒都是無所謂的。 無所謂的莫船,八月二十四號知道他被分到了陽灣鎮後,心中還是有些竊喜。 崖村的風俗雖隨了陽灣,但莫船的初中還是在槐莊上的,所以對陽灣的學校不是很熟悉。這陽灣不只是除了縣城外關東最大的鎮,而且因有工廠有鐵路,學校倒不少。就莫船知道的就有陽灣初中,陽灣職中,陽灣衛校。此外鐵路上還有鐵小,鐵中,兩個工廠也有子校,其繁華自不必說,所以成了很多進不了縣城老師的首選。 母親聽說他分到了陽灣,就笑著說,這就好,這就好。 莫船是二十八號到陽灣鎮教委報到的。 鎮教委在陽灣政府,政府在陽灣最繁華的天蒼路。見了專幹莫船倒愣了。專幹姓王,是他初三時的數學老師,也是當時槐莊中學的副校長。 王老師一見莫船到先說開了,莫船,你高考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