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江夏發展(第1/2 頁)
討董以後,袁術從洛陽回到豫州。他在汝南待了一段時間以後,覺得很不安穩。因為汝南靠江夏太近了。
他知道自己同王定的關係不好,而王定現在如此的強大。他怕王定哪一天就會把他給滅掉了。
於是他便想去其他的地方。這時他聽說他的小弟孫堅到了吳郡,自己做了吳郡太守。
他想,那我也不如去揚州。但他又覺得豫州這一塊地方。是一塊風水寶地。他便先去了譙縣,威逼孔伷,把豫州刺史讓給了他。
孔伷本來就想告老還鄉,不想做這個刺史了。他覺得天下亂了。他不適合為官,他只想回家安安心心養老。他便同王定溝通了,以後他準備到荊州去居住。
正好袁術到來,他便順水推舟,把刺史大印扔給了袁術。自己帶領幾個親信和家眷,去了襄陽。
袁術取了豫州刺史印信後,他從陳國進入了九江郡。佔領了九江郡以後,他便去找揚州刺史陳溫,又從陳溫手裡奪取了揚州刺史的位置。
他便表孫堅為豫州刺史,自己做了揚州牧。
這時朝堂之中是李傕和郭汜在把持朝堂。袁術的表章到了朝廷以後。兩人便立馬同意了,這個時候你只要不來攻打我,向我求官,那是有求必應。
被表為豫州刺史,孫堅是很不樂意的,他原想在吳郡一地慢慢發展。
讓他做了豫州刺史,他知道豫州緊鄰荊州,又挨著兗州和徐州,是一個四戰之地。不怎麼好發展。
但是他又不想違逆袁術,畢竟他的實力現在比起袁術來還有一些差距。袁術從汝南一路打過來,已經有了10幾萬的人馬。而他孫堅只有區區3萬多人。
將領方面。他也沒有幾個人,而袁術現在手下戰將十幾員。文臣也有許多,像閻象、楊宏、袁胤等也有十幾個。
孫堅又看到朝廷的聖旨,沒有辦法,只好忍氣吞聲,去了譙縣。
這時的袁術突然想起了一個主意,他便給王定寫了一封信,同他示好。說讓他的人去擔任汝南太守,並且把汝南太守的大印也給王定送了過去。
對於送到嘴邊的肥肉,王定肯定是吃下去。他寫了回信,謝過了袁術,便派張濟前往汝南去擔任了汝南太守。
這樣,王定的地盤兒便有了章陵、汝南、江夏、武陵、南陽、南郡,基本上圍在了一塊兒。
王定又派徐璆帶著華雄進入了廬江郡,廬江太守是陸康,是靈帝委任的。
當年因為廬江黃穰聯合江夏蠻造反。靈帝劉宏派王定到江夏做太守。黃穰聽到王定到了江夏,不敢在那裡搗亂。他從山裡退入了廬江。
當時,廬江太守是羊續。因為南陽郡起了叛亂。劉宏嫌王定平叛不利,所以調羊續前去南陽郡擔任太守,並平定南陽郡的叛亂。
羊續去了南陽郡以後,劉宏派陸康去繼續平定黃穰之亂,並讓他擔任廬江太守。
陸康果然沒有辜負劉宏的希望。很快就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廬江。
徐璆和華雄到了廬江以後,並沒有直接攻打。徐璆先去太守府拜訪了陸康。徐璆給陸康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因為袁術掌控揚州以後,肯定會插手廬江的事情。
將來必然會和王定起衝突,所以王定便讓徐璆來廬江做太守。徐璆把王定的一些說法都告訴了陸康。王定讓他去襄陽居住,並安排陸遜和陸績去水鏡先生的書院讀書。
陸康本來年紀已大,兒子又死於平叛之中。他帶著孫子陸遜和小兒子陸績生活。
陸康經過考慮之後,他覺得王定是大漢駙馬,又是驃騎將軍。把廬江郡交到王定的手裡。比在袁術那裡正統得多,所以他把太守的位置讓給了徐璆。
他自己則帶著小兒子和孫子,去了襄陽,王定果然實現了承諾。他派人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