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二戰末期,德國敗局已定,而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日本尚在垂死掙扎,面對這個與自己有著巨大差異的東方民族,美國開始制定對日戰後政策。美國最高決策層認為有兩大棘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日本最終會不會投降,二是如果日本投降,是否需要保留天皇體制。美國政府將這兩大問題交給了著名的女人類學家魯思&iddot;本尼迪克特,本尼迪克特從文化、民族心理、社會架構以及宗教影響等諸多方面對日本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後得出了肯定的回答。本尼迪克特在戰後將其研究報告整理成為一本書,這就是著名的《與刀》。美國政府官員認為,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成果特別是保留天皇的建議,打消了日本人的&ldo;玉碎&rdo;念頭,加速了戰爭程序,至少使數萬美軍士兵免於死亡。因此,吸取對日戰爭的成功經驗,借鑑阿富汗戰爭的教訓,在伊朗戰爭問題上,美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深入研究伊朗的文化、宗教民族狀況以及社會集體心理,這對於贏得戰爭以及戰後重塑和平的價值絕對要比&ldo;硬&rdo;的戰爭物質準備要重要得多。
就伊朗戰爭而言,美國的文化準備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傳播資產階級文化理念、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用、自由、平等、這些不可辯駁的人類普適價值觀影響伊朗民眾,使其對宗教神權體制和某些傳統價值觀產生懷疑;二是利用教義中包含和平、、平等思想的成分,攻擊伊朗宗教神權體制和宗教領導層統治,指出&ldo;政教分離&rdo;是人類進步發展的趨勢;三是譴責伊朗宗教極端思想阻礙了伊朗科技進步和社會政治制度的發展,使伊朗在國際社會中陷於落後和孤立的狀態,向伊朗民眾說明,要建設一個繁榮強盛的伊朗,必須改變現有政權。
人類的進步,必然包括文化的進步,只有文化進步了,人類進步才有堅實的基礎。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類的交流日益頻繁,一種具有普適價值觀的文化必將出現,這種文化將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蕩滌那些落後的文化或者當今各大文化中的落後部分。當然,落後的文化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的,有時需要強制的力量,作為全球的領導者,希望美國正確處理霸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關係,在改造世界文化的歷史程序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五、知彼知己
在歐洲戰爭史上,因有幸戰勝偉大的軍事奇才拿破崙而威名遠揚的英國元帥惠靈頓,曾講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他說:&ldo;我戎馬生涯中有一半時間用來猜測山那邊在發生什麼。&rdo;資訊時代,隨著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高技術群用於戰爭領域,軍事家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能夠透視戰場,看清對方的虛實。美軍,是世界上第一支資訊化軍隊,美軍的將軍們,擁有真真切切看清敵人虛實的能力。
登高方能望遠,隨著技術的進步,既能無限制偵察敵人而又不至於引起外交糾紛的利器莫過於軍事衛星。仰觀蒼穹,軍事衛星星光燦爛,目前太空約有800顆人造衛星,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衛星超過一半,而軍事用途的衛星中,又以偵察衛星為多。在歷次高技術戰爭中,美軍總是藉助偵察衛星,最大限度地獲取敵人部署、裝備和作戰準備等情報,實現戰場單向透明,為贏得戰爭勝利提供了堅實保障。
伊朗幅員遼闊,全國以山地、沙漠為主,地理狀況較為複雜,如果要做到戰場單向透明,並不容易。為實施詳盡的偵察監視,做好充分戰爭準備,美國在戰前想盡了一切辦法,使用了一切手段,對伊朗實施周密的監視和偵察。
根據戰爭目的,美國需要打擊伊朗四類基本目標:核設施及研究機構、經濟目標、政治目標、軍事目標。打擊核設施及研究機構,是為了直接去除伊朗研製核武器的能力。經濟目標主要是一些大型工業基礎設施、石油電力化學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