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其次,政權承諾,讓人民生活得更好。除了一些衰敗國家,使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有尊嚴,是統治階層的不懈追求。在衰敗國家裡,統治者唯一關心的是權力,而不是人民的生活。雖然由於極端宗教意識形態,保守派時常幹擾國家經濟建設,但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的國家,始終是伊朗宗教領導層不懈追求的目標,至少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神權主義者中的智者深深知道,如果不能使民眾過上富裕的生活,即使統治階層如何堅稱其社會制度優越,也必將為人民所拋棄,喪失執政的合法性。正如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所主張的那樣,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重振伊朗經濟,反對伊朗只要政治獨立而無鬚髮展生產的觀點,只有國家經濟的強大,獨立才有意義。
中國和伊朗頗像一對難兄難弟,兩國國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文明古國,近代又都受到西方列強的奴役;領土面積都比較大,但可耕地都不多;人口都很多,但分佈都不均衡;資源都很豐富,但人均量都比較少;國家建設都搞得不錯,但工業基礎都很薄弱;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方面的情況也很類似。中國在全球的份量,大致等於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份量,中國是放大的伊朗,伊朗是縮小的中國。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到2011年,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崛起的勢頭不可阻擋,中國模式開始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矚目,成為他們競相效法的模範。目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正滿懷信心地朝著下一個宏偉目標邁進。兩伊戰爭之後,伊朗開始經濟重建,迄今已有20餘年,但當前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只是處於工業化國家中期的水平,相對而言,尚不如巴列維王朝時期。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政權還須排除幹擾,做長久的努力。
翻開字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越簡單常用的字,含義越多,注釋條目越多,這說明簡單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複雜。在國際政治領域,有一道極其簡單的問題,然而卻沒有幾個人知道確切答案。這道題的題目是:世界上有多少個國家?前中國外長李肇星考證為196個。有人認為仍然不完全,應該是199個。到底是196個,還是199個,或者其他數目,不同的政治人物有不同的回答,而隱藏在答案背後的,則是這些政治人物的國際法知識、政治傾向和國家外交政策等因素。
但近200個國家中,受到人們關注的不超過30個,為什麼不關注其他為數眾多的國家呢?答案是:他們的國力太小了,對國際政治體系的構建不起任何作用。受到人們關注的30個國家,毫無例外地都是全球性或者地區性強國,它們才是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主角。
伊朗是不甘心做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配角的,甚至地區性強國,伊朗也不屑為之,伊朗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第一人,成為一個能夠對國際政治起著重大影響的國家。然而作為世界第一人,除了要有強大的文化力、經濟力和政治影響力之外,還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伊朗有近16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7500萬人口,豐富的石油資源,既然決心做一流國家,那麼建設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是伊朗宗教領導層不容置疑的奮鬥目標。
上個世紀70年代,好高騖遠的巴列維國王為了稱霸海灣及中東地區,向美國大規模採購武器裝備,聲稱要做世界第五大軍事強國(位列美、蘇、英、法之後)。結果,伊朗不但被西方國家狂賺數百億美元,在軍事上受制於人,還因為軍事力量的超常擴張,得罪了海灣鄰國,造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嚴重失衡,加劇了國內矛盾,這些最後成為巴列維王朝垮臺的重要因素。一個理性的國家,在國防經費的投入上,是極其慎重的,在非戰爭狀態下,採取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是高明的做法。革命成功後,由於伊拉克入侵以及美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