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3 頁)
伊朗對海灣國家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戰爭前後,伊朗與海灣國家進行了秘密外交接觸,要求他們放棄支援美國,拒絕開放美軍軍事基地,海灣國家則表示,他們只能發表外交宣告,呼籲和平解決美伊爭端,不贊同使用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而不能拒絕美軍使用軍事基地。當伊朗表示強烈不滿時,海灣國家反唇詰問伊朗,&ldo;如果你處於我們的境地,在美國的霸權之下,你會怎麼做?難道是公開譴責美國嗎?&rdo;伊朗政府在憤慨中,也理解了海灣國家的難處。
但是,海灣國家中也不乏民族主義分子。對波斯灣上的大、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伊朗和阿聯存在著主權爭議。1971年,兩國簽訂了共管3島的協議,但在1992年3月,伊朗卻單方面以武力手段驅逐了島上的居民,這顯然有違於1971年協議。對此,國家憤恨不已,但由於伊朗綜合國力很強大,國家難與敵手,只有在內心中委屈與無奈。伊朗戰爭中,由於伊朗飛彈攻擊了國家的美軍基地,造成了一些傷亡,許多民族主義分子主張乘勢而為,奪佔3島。阿聯政府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不予乘人之危,發表外交宣告,稱&ldo;將不會利用美伊戰爭之機,奪取3島,但希望伊朗政府能採取嚴肅的態度,在戰後與阿聯透過協商方式解決領土爭端&rdo;。阿聯政府的外交宣告,得到了伊朗政府的積極回應。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度增加,但相互依存中仍然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國際政治的基本法則仍然是叢林法則,在這一法則主導下,和諧世界的建立,仍然是一種夢想。在這種情況下,弱小的國家只能隨波逐流,看強者的眼色行事。伊朗戰爭,儘管涉及到海灣國家的重大利益,但他們只能作壁上觀,強作旁若無事之人。當聯合國698號決議出臺後,國家立即發表外交宣告,贊同並將積極推進決議的執行。
第五節 餘音繚繞
伊朗戰爭結束了,但和平遠未到來,海灣地區的政治生態體系在重重矛盾中被重新架構。
美國和伊朗這一對宿敵,因為戰爭,仇恨更加深沉。伊朗戰爭的爆發,根本原因是伊朗強烈地、敵對性地挑戰了美國的中東霸權,是統治者與追趕者之間的戰爭。當然,伊朗的國力發展無疑包含著一個國家渴望進步、奮進的民族精神,也是正當的國家行為。但是,狼總是想吃人的,伊朗政權領導層缺智少謀、低能草率,沒有做好&ldo;防狼&rdo;與發展的關係,結果不但不能使&ldo;狼&rdo;不來,反而提前來了,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伊朗核計劃與核試驗是戰爭的導火索,核試驗反而使吃人的&ldo;狼&rdo;師出有名,贏得了正義的旗幟。這些失誤都需要伊朗領導層深刻反思。老祖先居魯士二世的智慧傳承到今天,已經被許多伊朗人頭腦中的宗教極端思想消磨得一乾二淨,在他們頭腦中,唯一知道的就是1400年前誕生的《古蘭經》,而缺少理性和現代科技知識。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期間,拉夫桑賈尼總統和哈塔米總統的高明智慧,他們甚至也已經不能理解。
伊朗的民族性格是偏執的,因為伊朗戰爭,美國將會樹立一個百年仇敵。可以預見,不論伊朗政局如何變化,不管神權統治是否終結,美伊關係都將是敵對性的。民意決定政府的行為,伊朗民眾對美國的痛恨已經深入骨髓,膽敢親近美國的政權,將不會有比巴列維更好的下場。但伊朗再也不會像戰前那樣,輕率無謀的挑戰美國霸權,已經吃了大虧的伊朗政府,將在戰後奉行謹慎的對美政策,儘管口頭上激烈的。美國將在戰後奉行繼續遏制伊朗的政策,但由於伊朗的實力與政治、宗教影響力,美國將會在遏制與維持現行海灣秩序的利益需求之間尋找平衡,如果伊朗不出格,那麼美國就不會在軍事上有過分行為,如果伊朗仍然謀求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