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3 頁)
胡惟庸的下場,是有&ldo;前車之鑑&rdo;的,可他未能記取。作為朱元璋的前水軍司令,德慶侯廖永忠立有兩項大功:一是鄱陽湖朱陳大戰時,廖在最緊急關頭,擊退張定邊{30},救了朱元璋一命;二是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派他迎韓林兒{31}歸應天,途中製造翻船事故,淹死韓林兒,為朱元璋稱帝掃清障礙。這兩項功績,對朱元璋皆同再造。但廖永忠&ldo;做掉&rdo;韓林兒後,朱元璋卻宣告此事與己無關,是廖自作主張。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朱元璋再次作秀,將廖&ldo;止封侯而不公&rdo;,並指責廖&ldo;做掉&rdo;韓林兒是&ldo;窺朕意、徼封爵&rdo;。廖永忠於是永遠背上了這口黑鍋。洪武八年,朱元璋又以某種藉口將廖永忠&ldo;賜死&rdo;。這也是廖永忠自作聰明、投機求榮的必然下場,而胡惟庸從某個方面看起來也更像是&ldo;廖永忠第二&rdo;。
洪武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德興‐‐‐那個與朱元璋&ldo;少相得&rdo;的小夥伴‐‐‐&ldo;以其子驥亂宮,並坐誅死&rdo;。二十七年,湯和病歿。加上十年前被毒死的徐達,與朱元璋共患難的&ldo;同裡弟兄&rdo;全部死光。
藍玉案後,受封公爵者(亦即明建國的頂級功臣)中的最後兩人,潁國公傅友德和宋國公馮勝,先後賜死。二十六年藍玉死,二十七年傅友德死,二十八年馮勝死。連續三年,一年除掉一位公爵。
草莽之雄朱元璋 草莽之雄朱元璋(17)
朱元璋可以高枕無憂了。洪武三十一年,他放心地死去,留給太孫朱允炆一個他認為十分&ldo;安全&rdo;的皇位。
集權?極權?
如僅限於屠戮功臣,朱元璋不過是&ldo;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rdo;這古老帝王術的熱情模仿者,儘管也許下手最狠、做得最絕,但終歸無所創造。
不,朱元璋當然有所創造!
這創造體現於,是他第一個提供了這樣的認識:極權是一種體制。沒有體制來保障,再嚴密的防範也不可能根除帝權所面臨的危機;不從體制上著手解決問題,除掉一茬人還會有第二茬、第三茬人冒出來,繼續覬覦、挑戰帝權。
中國的帝權,終於在朱元璋時代達到了一個極權主義的認識高度,也終於在朱元璋時代完成了極權主義樣式和體系。
(一)奪政權於丞相。洪武十三年誅胡惟庸,朱元璋頒詔,正式廢除相制,&ldo;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rdo;。以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內閣制,內閣除照旨票擬外,有建議權,無決策權,一切決策皆出中旨。
(二)奪軍權於將領。&ldo;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所軍領之,既旋則將上所佩印,官軍各回衛所。&rdo;所有軍隊直屬皇帝,一兵一卒只有皇帝可以調動;將領與部隊脫鉤,接受軍事任務後才派至所部行使臨時指揮權,戰事畢,將領交還綬印,部隊各回衛所。
(三)冊封親王,屏藩帝室。奪政權於丞相、奪軍權於將領,一切軍政大權皆歸皇帝,這過於集中的權力勢必伴隨管理上的難題,而朱元璋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血親諸王充當中間環節,&ldo;上衛國家,下安生民&rdo;,在他看來只要權力不落在朱姓之外就靠得住。因此,他準許諸王有自己的武裝,甚至,&ldo;如本國是要塞之地,遇有警急,其守鎮兵、護衛兵並從王調遣&rdo;。他認為,絕對的帝權加上有力的藩屏,就是皇圖永固的基礎。
(四)恐怖統治。密探橫行、鷹犬遍佈,是極權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