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第1/2 頁)
總是借一個題目,堆砌做作,落於史冊,只圖好看,一味信口誣捏,不顧事理,但凡參過內臣就是護身符了,隨他溺職誤事,都不誅處,這是怎麼說?{184}
這些話,是戳著士大夫痛處的;同時,非深受其害者,說不出來。
至此,我們從方方面面考量了崇禎的&ldo;有君無臣論&rdo;,感覺此論之出尚非一味自憐,怨天尤人,將過錯諉於他人。官場的、士風的椓喪、人心的渙散,總之,如崇禎&ldo;溺職誤事&rdo;一語概括的那樣,明代官僚政治機器已經處在嚴重的運轉不靈的朽壞狀態。
我們替他的辯白,或給予他的同情,到此為止。關於明朝亡國的認識,必須還以歷史的公道。
首先,我仍堅持明代士大夫是歷來中國比較出色的一個儒家官僚集團(以這種集團自身的職業標準來看),正是他們的傑出工作,才令愚闇加無賴型帝王罕見地層出不窮的明王朝,得以苟延殘喘近三百年之久,否則它早該崩解。反觀那些稟賦頑劣、樗櫟之質的皇帝,休說造福國家人民,但凡他們不過分地作孽,即屬難得。實際上,他們前僕後繼、彼此競爭地比著誰更擁有禍害士民的才幹。&ldo;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rdo;我們看得很清楚,百餘年來,甚至更早,朱家登上龍床的每個人,都在自掘墳墓、驅離人心。現在,不過是到了它應當領受這種合理結局的時候。崇禎只說他不是亡國之君,單單不提前頭理該亡國之君恰有多少!據此,說他對朱明統治的罪孽既無認識,更無任何誠懇的醒悟與懺悔,恐怕毫不為過。一旦挖出這個思想根源,雖然他自評並非亡國之君,而國仍在自己手裡亡了,照我看也並不冤枉。
其次,除了思想認識說明他並非真正的傑出人物,見地、覺悟與道德都不足以挽狂瀾於既倒之外,他在性格方面也存在太多瑕疵。這些性格的缺陷,置他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境地,並隨時隨地抵消著他的努力,使他註定不能超越命運,成為它的戰勝者。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48)
他肯上進,不甘墮落,困苦中仍不放棄而冀有所作為,這些品質是確鑿的,在朱棣的那些幾乎清一色汙泥濁水般的子孫中間,殊為難得。然而,這僅是在其家族內比較而言;一旦出此範圍,衡以更高標準,朱由檢只能歸於平庸之輩。
他幾乎每一個好的方面,都同時伴隨著致命的侷限性。比如說:有鮮明強烈的意志,卻缺乏把這樣的意志成功貫徹的能力;有高昂的熱情,卻因為不能冷靜縝密地思考而使這種熱情流於急躁與浮躁;自尊自持,卻又分不清楚自尊自持同剛愎自用的區別;有是非有主見,卻缺乏對現實實際的體察和理解;渴望效率、喜歡雷厲風行,卻往往忽視事情的曲折和複雜性;明快直切,不懂得很多時候不能相逼太急,要給人空間和餘地;很有原則性,卻不解當執則執、不當執則不執,不會妥協、不善合作、不知轉圜;嚴於律己,卻不能寬以待人;敢愛敢憎,卻沒有識人之明……他這種人,能在承平之世做一個還算正派的皇帝,做不得危亂之時的英傑之主‐‐‐才具不夠。
固然他可以聲辯,原供皇權驅策的官僚機器,這時已經像一個自我程式設計、有自我意志的&ldo;生命機器人&rdo;,拒不執行他的指令;或單獨構成了一種網路,依自己的規則運轉,針插不入,水潑不進。在某種程度上,崇禎對官僚機器的指揮,的確失靈,最後關頭,鳴鐘集百官竟無至者,形象地說明瞭這種現實。但是,他不是沒有指令暢通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樹立威望從而可以有力掌控官僚機器的機會。
當其一舉掃除權閹、敉定逆案時,天下歸心,很多人對他寄予厚望,以為得遇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