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第1/2 頁)
從三月十九日進城,到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三番五次準備登基,就任全中國的統治者,成為紫禁城龍床的新主人,但也三番五次地推遲。明明水到渠成的事,硬是實現不了。當然,&ldo;非不願也,是不能也&rdo;。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大軍抵達山海關,與滿清、吳三桂聯軍決戰。一敗塗地。他逃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匆匆在紫禁城武英殿稱帝,當天晚上酉時至戌時之間(大約十九時左右)即倉皇出走。
他也僅僅坐了幾個時辰的龍床。
一個農民起義領袖,一個成功把崇禎逼得上吊的傳奇英雄,一個&ldo;中國&rdo;人,一個已經把金鑾殿踏在自己腳下,可以說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人,在爭奪&ldo;中國&rdo;的領導權時,卻輸給了&ldo;韃子&rdo;、&ldo;酋奴&rdo;、&ldo;異族人&rdo;‐‐‐這樣的觀念在當時是客觀事實‐‐‐實在說不過去。
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能夠說明明王朝的罪惡和不道義,卻不能說明由他來填補國家權力的真空是合理和正確的。歷史老人的選擇不會出錯。滿清佔據了北京和紫禁城,而且在那裡呆了下去,證明兩者之間,它是更合適的人選。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64)
闖軍入城時,北京市民由疑懼而很快輕鬆,用&ldo;安堵如故&rdo;、&ldo;奔走如故&rdo;、&ldo;嘻嘻自若&rdo;來表示對明政權的垮臺毫不惋惜,以及對新政權的擁護和支援。然而,四十天後,當闖軍離開這座城市時,卻變成了這樣的情形(《明季北略》引述當時不同目擊者的報導{238}):
賊先於宮中列炮放火,各私寓亦放火。零賊飛馬殺人,百姓各以床幾窒塞巷口,或持梃小巷,突出擊之。須臾,九樓城外皆火,賊東西馳,不得出,至暮,胥斃。
酉戌間,逆闖擁大兵出前門,止留殘卒數千,在內放火。三十日天明,宮殿及太廟俱被焚毀,止存武英一殿,宮女復逃出無數。大內尚有重大器物,無賴小民於煨燼中取攫無遺。午間,九門亦火,止留大明門及正陽門、東西江米巷【就是現在的東西交民巷,明清時為北京最長的衚衕】一帶未燒,蓋賊留一面出路也。其未出,悉為百姓所殺,凡二千餘人。
來時風光,去時可悲。四十天的時間,北京人民的態度,天翻地覆。
歷史真的很詭秘,像是有靈性。本書從朱元璋寫起,結束時,不成想落在李自成這裡,恍惚是走了一個輪迴。輪迴,因果迴圈;然而又非簡單的重複。李自成和朱元璋,幾乎完全的相似之中,卻閃現出巨大的不同。
與明朝周旋十餘年、戰而勝之的李自成,末了,似乎又以某種方式輸給了它‐‐‐至少輸給了明朝的創始人朱元璋。正因此,明朝的滅亡和李自成的失敗,同樣發人深省。
李自成逃走第四天,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大清攝政王多爾袞進入北京。五月十五日,傳令&ldo;除服薙髮,衣冠悉尊大清之制&rdo;。
這一天,西曆為公元1644年6月19日。
明朝真正滅亡了。史家寫道:&ldo;自洪武戊申年至此,凡二百七十八年雲。&rdo;{239}
2005年11月寫起
2006年9月寫畢
【注釋】
1南明弘光朝一度給朱由檢上廟號為&ldo;思宗&rdo;,含義應該是以&ldo;思念&rdo;之類為主吧。滿清用在崇禎陵墓上的&ldo;思&rdo;字,當然是另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