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第1/2 頁)
富人就找縣令宋某,說:你該下令制止啊。
這是肯定的。宋某貼出告示:&ldo;速速解散,各圖生理,不許借名求賑,恃眾要挾。如違,即系亂民,嚴拿究罪。&rdo;
這可是官方表態,代表法律,不遵,就要治罪了。但饑民哪裡還顧得了這些?他們砸爛告示牌,匯集到縣衙前,大呼:&ldo;終歸是要餓死,不如一道去搶。&rdo;
宋某不能禁,假意請李巖來做調解人。李巖重申先前兩個條件,宋某表示接受,饑民說:&ldo;我們姑且散去,如無米,再來。&rdo;饑民一散,宋某馬上給按察司打報告,稱:&ldo;舉人李巖謀為不軌,私散家財,買眾心以圖大舉。&rdo;按察司得報即刻批覆:&ldo;秘拿李巖監禁,不得輕縱。&rdo;
於是,李巖被捕。宋某這個蠢材大約以為,擒賊擒王,李巖一逮,別人也就嚇住了。結果訊息傳開之後,饑民趕來,殺死宋某,劫出李巖,把監獄裡的重犯全都放跑,倉庫被一搶而空,成了真正的暴動。
李巖對大家說:&ldo;汝等救我,誠為厚意,然事甚大,罪在不赦。不如歸李闖王,可以免禍而致富貴。&rdo;顯然只剩這條路了。於是,李巖將家中付之一炬,帶領眾人投李自成而去。
為什麼說李巖是&ldo;叛投者&rdo;?他是大明兩百餘年來,第一個&ldo;從賊&rdo;的舉人。
本朝先前造反的,都是草民,都是被統治物件,一代又一代,成千上萬,人數再多,在這個方面不曾有變。李巖身份截然不同,他是有功名的人,是老爺,是政權的分享者。這樣一個人,投入造反大軍,成了自己陣營的&ldo;叛徒&rdo;。這件事,說明統治階層的信念已經動搖,已經從內部發生危機;同時,也使的性質有了根本的改變。就此意義論,一個李巖的加入,勝過以前成百上千的參加者;因為,當叛投者出現時,人心向背、歷史趨勢才表現得確鑿無疑。
其次,李巖是知識分子。歷來,目不識丁的農民起事,一旦有知識分子加入,都意味著重大轉折。因為不管怎麼說,在社會的歷史階段本身不曾發生質變時,造反的結局終將重新回到該歷史條件下的主導意識形態或者說&ldo;道統&rdo;之下,農民起義的成功歸宿仍將是新王朝、新皇帝的誕生。所以農民起義欲成其事,缺少不了掌握著意識形態、能夠幫助他們重建秩序的知識分子。反過來,有知識分子前來投奔,也證明起事者有&ldo;王者之氣&rdo;。
對李巖出現在闖軍,人們有理由聯想到當年李善長、劉基、宋濂等一批知識分子出現在朱元璋帳下的往事,正是從那時起,朱元璋脫離了單純的暴動者形象,開始踏上建國之路。
李巖對於李自成,也完全起到這種作用。他對後者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建議,行仁義、管束軍紀、圖大事而不只以劫掠為生。比如他針對朝廷大肆徵比的做法,專門為李自成制定&ldo;不納糧&rdo;的宣傳口號,令各地百姓翹首盼望闖王到來,&ldo;愚民信之,惟恐自成不至&rdo;。這似乎是並不難以想到的對策,然而,李巖到來之前,闖軍確實不曉得以此換取民眾支援。
據說,隨後來到闖軍的另外兩個智囊人物牛金星和宋獻策,亦系李巖所引。
李巖&ldo;叛投&rdo;一事,在當時士林造成的震動,是顛覆性的。計六奇在清初回憶說:&ldo;予幼時聞賊信急,鹹雲&l;李公子亂&r;,而不知有李自成。及自成入京,世猶疑即李公子。&rdo;在士紳階層,竟然在很長的時間裡,將起義領袖傳為&ldo;李公子&rdo;,不知李自成其人,可見&ldo;李巖效應&rdo;之強。{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