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官員紛紛向晉軍投降。桓溫發出告示,要百姓安居樂業。百姓歡天喜地,都牽了牛,備了酒,到軍營慰勞。自從西晉滅亡以後,北方百姓受盡混戰的痛苦。他們看到桓溫的晉軍,都高興地流著眼淚說:“想不到今天還能夠重新見到晉軍。”桓溫駐兵灞上,想等關中麥子熟了的時候,派兵士搶收麥子,補充軍糧。可苻健也厲害,他料到桓溫的打算,就把沒有成熟的麥子全部割光,叫桓溫收不到一粒麥子。桓溫的軍糧斷了,呆不下去,只好退兵回來。但是這次北伐畢竟打了一個大勝仗,晉穆帝把他提升為征討大都督。
(2)第二次北伐
公元三五六年(壽光二年)六月,桓溫進行第二次北伐,從江陵發兵,向北挺進。八月,桓溫揮軍渡過伊水,與羌族首領姚襄軍二次戰於伊水之北,大敗姚襄,收復洛陽。桓溫在洛陽修復西晉歷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議東晉遷都洛陽。東晉朝廷對桓溫的北伐抱消極態度,只求苟安東南,無意北還,桓溫只得退兵南歸。到公元三五九年(前燕光壽三年),中原地區被慕容氏的前燕*所佔領。公元三六三年(建熙四年),桓溫被任命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第二年又兼揚州刺史。桓溫身為宰相,又兼荊揚二州刺史,桓溫盡攬東晉大權。
(3)第三次北伐
公元三六九年(前燕建熙九年),桓溫利用執權之機,發動了第三次北伐。討伐前燕*。這年四月出發,六月到金鄉(今山東金鄉)。桓溫率水軍經運河、清水河*黃河,一直進軍至枯頭(今河南浚縣西南,黃河重要渡口)。前燕王任命慕容垂為大都督,率五萬軍隊前往抵禦,將晉軍糧道截斷。桓溫被迫從陸路追擊,慕容垂率八千輕騎兵追擊,將晉軍打得潰不成軍,斬晉軍三萬餘。桓溫敗歸後,所收復的淮北土地重又喪失。
四、欲行篡逆,未逞而死
桓溫長期掌握大權,素有不臣之志,漸羨王敦。一次,他撫枕而嘆:“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遺臭萬載耶?”公元三七一年年(鹹安元年),率軍攻壽春(今安徽壽縣),俘斬袁瑾。枋頭敗歸後,桓溫威望大減,便從郗超之議用廢立的辦法重新樹立威權。同年,廢帝司馬奕為海西公,改立司馬昱,即簡文帝,以大司馬專權。次年,簡文帝死,遺詔由太子司馬曜繼承皇位。這就是晉孝武帝。桓溫本來以為簡文帝會把皇位讓給他,聽到這個訊息十分失望,就帶兵進了建康。桓溫到達建康那天,隨身帶的將士,都是全副盔甲,手裡拿著明晃晃的武器。朝廷官員到路邊去迎接時,看到這個情景,嚇得變了臉色。桓溫請王坦之、謝安到他官邸去會見,王、謝兩人早已聽說桓溫事前在客廳的背後埋伏一批武士,想殺掉他們。所以,王坦之到了相府,渾身出冷汗,連衣服都溼透了。謝安卻十分鎮靜。進了廳堂坐定之後,他對桓溫說:“我聽說自古以來,講道義的大將,總是把兵馬放在邊境去防備外兵入侵。桓公為什麼卻把兵士藏在壁後呢?”桓溫聽了,也有點不好意思,說:“我也是不能不防備點兒。”說著,就命令左右把後面埋伏好的兵撤去。
桓溫看到建康計程車族中反對他的勢力還不小,不敢輕易動手,希望朝廷賜其九錫的願望也沒能實現。兵權由其弟桓衝接掌。不久,就病死,終年六十二歲。桓溫死後,謝安擔任了宰相,桓溫的弟弟桓衝擔任荊州刺史,兩人同心協力輔佐晉孝武帝,東晉王朝出現了團結的氣氛。南郡公的爵位由幼子桓玄繼任。桓玄稱帝后,追封桓溫為宣武皇帝,廟號太祖。桓玄敗死後,桓溫的後代為躲避劉裕追殺,一部分降後秦,另一部分逃入苗中,成為南蠻。
………【第十篇 桓玄】………
桓玄(369年…404年),字敬道,一名靈寶,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漢族,東晉末期桓楚國建立者。
桓玄是東晉名將大司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