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盤點(第2/3 頁)
準備北上前來張家了。
張家這邊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新建書院的工作。五縣只有一個實力不強的縣學,肯定是不夠用的。而且,縣學還不具備溝通和連線【太學宮】力量的資格。
那樣的話,實在是太被動了。隨著亂世格局逐步穩定之後,即使邊界間還常有摩擦,小股的戰鬥經常發生。
不過,三個國家之間,都有相對穩定的區域,在各自朝堂無法完全掌控的情況下,各地的書院更加興盛了。
科考和晉階,已經徹底脫離了政權的掌控。
各大世家與各地書院的親密聯手之下,變得勢大難制。
徹底尾大不掉了。
張銘舒決定自己家建立一個書院,就叫【新海書院】,地點就定在朐山的山腳下,與海寧城相伴。
附近有郯城那邊的東海郡學,曾經有過的書院遺址,北邊有蘭陵書院,近的有朐山書院,幾乎已經找不到了。叫東海書院也不合適。
而白石書院,又已經被其他地方給提前建立了。
琅琊書院的名號,被王氏在南邊重建了。
張家又想保留懷仁縣學,所以,也不合適叫懷仁書院了。
最後,由張銘舒拍板叫新海書院。
請來的上官家大儒,叫做上官謹言,大儒境的老書生。
他們這一支從上官家分出來,一共兄弟五個。都是書生。戰力有限,境界和學術都很不錯。
四個弟弟都是【學士境】的書生,也都是老學究了。分別是上官諾言、上官諱言、上官誓言、上官諫言。
最年輕的上官諫言出生的時候,聖統帝還沒有登基呢。
如今都聖統五十四年了。
兄弟五人,還有一位母親在世,下面兒孫兩輩,加起來也有幾十人。這麼一大家子人,要從南方北上,需要打通沿途的關節。
趙孝傑先傳信回來,他在南邊,請九江太守李銘英出手幫忙,可以一路通關到大江以北。
渡過大江之後,就需要張家自己出力了。
九江郡往北是廬江郡,渡江後可以選擇淮南郡、臨淮郡、淮陽郡等路線,不過,趙孝傑最終還是建議,再走廣陵郡,借道韓氏的地盤。
上官家的背後,是古楚國秘境內的主家,真正是上官大族。不過,那裡面的人,很少出力。反而是外面的上官家發展得不錯。
不過,沒有了主家的約束,外面的上官家各個分支之間,並不團結。
這一年,張家也接連收到了不少噩耗。曾經為家族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兩位老靈植師——老陸和老羅,在秋日裡攜手駕鶴西去了。
然後是關南興的父親,關九侗,那個流民出身的武夫,隨著張家征戰半生,沒有死在戰場上,但是,卻在最近,殞命於一場緝盜的臨時行動裡。
身上的傷病是部分原因,導致他的實力在不斷下滑。化勁歸元境的戰力,發揮不出一半。在帶隊圍剿一夥進入海寧縣的盜匪的時候,戰死在一處山林裡。
冬天的時候,有接到了孟家的訊息,孟元德、孟陽德、孟高德,這三位曾經出手幫助張家的老書生,年紀最大的孟元德,今年也離世了。
這兩年,似乎隨著趙思琪的離去,整個張家範圍內,都陷入到了這樣一種特殊的更新迭代的過程裡。
而張銘舒,卻整個人都無精打采的、漫無目的的,巡視著北山谷。
與張無雙商量著哪裡可能出現漏洞,父女兩人親自修改起來。
他雖然狀態很不好,不過,也依然在堅持做事。
而家族的事務,已經很少會來煩擾到他了。
張翕已經逐漸適應了新的角色。家族的事務有兒子張焉樺在幫他解決著,真正讓他感覺到心累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