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1/2 頁)
從贛南突圍時,臨時中央的計劃便是到紅二、六軍團那裡落腳。過湘江後,發現城步、武岡等地都有敵軍趕到,已經堵住去路,便只好向西進入越城嶺再過苗嶺,連續多日在山裡轉。這時,廣西軍閥雖然重在儲存實力,仍以小部隊側擊、襲擊紅軍,還派了一些便衣在紅軍剛到宿營地的時候燒房子,使得部隊無房可住,同時敗壞共產黨的聲譽。
紅軍進入廣西北部山區時,不斷有飛機在白天轟炸,部隊只好轉入夜間行軍。快天亮的時候,人很容易打瞌睡、掉隊。慢慢地部隊形成了‐個規律,晚上行軍,到天亮便宿營。中午敵人追上就打幾個鐘頭,等到黃昏再出發。
如此迴圈反覆,部隊中的新兵、民夫很不習慣,大批掉隊。剩下的骨幹體力也消耗極大,有的人休息時,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如此疲憊的隊伍,如果再按原計劃去同湘西的紅二、六軍團會師,勢必同預伏在那裡的數量比紅軍多五六倍的敵軍再進行一場惡戰,結果只能是全軍覆沒。
據警衛員回憶,周恩來對李德前一段的指揮錯誤進行了批評,李德不服,兩人用英語爭吵起來,拍桌子都把馬燈震滅了。這時博古也改變了態度,表示&ldo;不要理他(指李德)&rdo;。這樣,&ldo;三人團&rdo;內周恩來就負起了指揮責任。周恩來一向謙虛,具有民主作風,他掌握軍事領導權後,馬上聽取過去受冷落的其他領導人的意見。毛澤東也積極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實際上就此參與了軍事指揮。
通道會議改變進軍方向,卻未解決根本問題
由於周恩來主持了軍委工作,從翻越老山界直至進入貴州,中央領導人經常碰頭。晚間一到宿營地,毛澤東、王稼祥等人往往就提著馬燈去找周恩來商量,周恩來還同一些固執己見的人爭論,遇到重大問題政治局就舉行會議。在行軍中召開這種會議非常簡單,多無記錄,
後來被稱為&ldo;飛行會議&rdo;。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縣城召開了政治局會議,除&ldo;三人團&rdo;成員博古、李德、周恩來外,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等也到會,著重討論前進方向。李德、博古仍認為應進入湘西,如會合賀龍和蕭克的部隊,就可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建立一大片蘇區。毛澤東卻堅決主張放棄原定計劃改向貴州前進。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等大多數人贊同這一主張,最終透過了毛澤東的建議,中央紅軍就此轉兵西向,進入貴州境內。
此時的貴州是南方軍閥統治最薄弱的地區,該省軍閥對南京政府有獨立性,省內還分裂為王家烈、侯之擔、猶國材、蔣在珍四派。黔軍多是既帶步槍又帶煙槍的&ldo;雙槍兵&rdo;,戰鬥力比湘軍、桂軍差得多。紅軍進入那裡能得到一個休整之機,這也是當時唯一的出路。
不過嚴格而論,通道會議只解決了當時&ldo;萬萬火急&rdo;要立即解決的進軍路線問題,並未解決戰略方針的分歧,尤其沒有改變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方針,僅是戰術&ldo;轉兵&rdo;而並非戰略&ldo;轉兵&rdo;。正因為如此,紅軍從通道出發佔領黎平縣城後,在那裡就進軍方向又發生了一場爭論。
黎平會議再起爭論
通道轉兵後,紅軍避開敵重兵,三天後便順利佔領貴州東部的黎平縣城。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此開會,由周恩來主持,李德稱病未到會。博古在會上又提出由黔東北上湘西,李德也託人轉達要堅持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意見。毛澤東、周恩來與之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會議最後透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明確提出:&ldo;新的根據地應該是川黔邊區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在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