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第1/5 頁)
皇帝一樣每年都要來此一次,為得便是這兩座建築。
姓齊的老先生作為在大漢亡國之前的建安元年出仕的大漢臣子,用時很短便官居高位,加上那些年,大漢還並非是世間傳言的那般烏煙瘴氣,因此也有幸隨著大漢末帝來陵安見識過這一次儀式。
當初齊先生官居二品,是極有權勢的大漢臣子,雖然在祭天大典之中,雖說沒有隨皇帝登上摘星樓,但也不過只餘幾步而已,和那位被傳言是昏聵至極的大漢末帝,相距不遠。
世人在翻看史書時,或許驚歎大漢朝在強盛時期北擊北匈,幾乎深入腹地,快要去到那座上京城城外,也會嘆惋大漢朝後期衰弱時被北匈的馬蹄踩碎的中原脊樑,可提起大漢歷代皇帝,武帝陛下自然是雄才大略的君王,文帝陛下相對中庸,但亦無大過。高祖皇帝雖說常被人詬病是發跡於市井,可誰都知道,既是如此,才更不容易,可最後談及末帝,世人便都是以昏君,暴君兩詞來形容,不說是不是有失偏頗,可史書上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倒是讓沒有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自然不知道真相,可齊先生,恰巧是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自然知曉那位末帝,哪裡是什麼昏君暴君,反而是他認為可以比擬那位武帝陛下的君王,當時的大漢,外憂內患,也都不關末帝的事情,反倒是末帝前面的幾位大漢皇帝留下來的爛攤子,讓那個不過而立之年的末帝需要好好收拾,一日一夜,都不敢掉以輕心,可即便如此,山河已亂,若要重振,談何容易?就在末帝從陵安回到國都的第二日,起義軍隊便攻破了那座國都的城門,末帝誓死不降,**於皇宮中,順便將象徵著大漢數百年的那座皇城付之一炬,大火燃了三天三夜,照亮了整個大漢國都,當初國都之中,不乏骨鯁忠臣,願意陪末帝一同去死的,也不下百人,當時的齊先生,除去是大漢王朝的重臣,還是武道高手,第六境的大宗師,在什麼時候,都不是好招惹的。因此在漢末帝**之後,他將先帝血脈,那位尚在襁褓之中的太子殿下救出宮中,悉心教導,只不過這位大漢的最後一位太子殿下,生於大漢末年,也生於大楚元年,真正做到了與國同齡,只不過這個國,不是大漢,而是大楚。
大漢太子與大楚與國同齡,怎麼看,都是一種悲哀。
可大漢都亡了,如此計較也計較不出什麼了。
……
……
齊先生站在摘星樓下直到天明才往書院走去。
現如今的書院,院長大人死於藏書閣,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陵安文壇甚至這些時日,悼念的文章不計其數,無數文壇大家來到書院,為院長大人送最後一程。
齊先生走入書院的時候沒有什麼人注意,畢竟現如今人太多,一個老頭子,引不起太多人注意,他來到那方偏僻小院,推門而入。
在院中見到那個孩子。
以齊先生的歲數,自然可以說這天底下的絕大多數都是孩子,況且他面前的那個老人,真的是那個孩子。
那位教出三個學生,每一個都是極為出彩的讀書人的老人站在小院裡,看著齊先生走進來,畢恭畢敬的喊了聲老師。
他縱然是那三個學生的老師,甚至是葉如晦老師的老師,可他也有老師,而且老師還未死。
齊先生看著這個若是大漢未亡,已經本該成為大漢皇帝的孩子,輕聲道:“東耳走了,到底老夫也明白會有今天,他從來都不喜歡這些陰謀,這輩子唯一喜歡做的就是讀書兩個字,你我做的這事,對旁人來說是萬分隱秘,可在他眼前,倒是沒有那麼難懂,於是等他看透的一天,便註定有如此結果,只是時間遠近不太好猜罷了。陳字一字,在他心裡,被看得極其淡,反倒是讀書人三個字,他看得很重,所以他和屈陵能成為情誼相當不錯的朋友,卻和高深一直都不鹹不淡。現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