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第1/2 頁)
這些木頭都去年冬天活活凍死在大雪中的,一樹一樹的,全是光桿司令,倒是簡省了很多清理雜枝的時間。
村裡大窯重新燒起來了,一窯一窯地烘乾木頭。
徐中磊重新執掌總工程師之位,這回大人都在忙著幹活,他身邊就不知怎的湊齊了村裡好幾個小蘿蔔頭,還有曾誠、徐敏敏、樊玉這種半大孩子,也過來觀摩他做木工活。
一雙雙好奇又求知若渴的眼神,倒是讓他想起童年時候。小時候請隔壁村的木工來家裡打椅子坐床,他那時候也是寸步不離跟著隔壁村的木工師傅,對於小孩子來說,工具刨出來的木花花們,實在讓人著迷。
徐中磊也不藏私,閒著的時候,一個一個教這些小屁孩們認工具,教完就考,答出來的獎勵小火烘得噴香的魚乾,打不出來的就勒令繼續背。
他還時不時「大度地」把刨花刀貢獻出來,讓他們對著廢料瞎幾把亂刨,當老師也是樂趣無窮。
農村木匠大多是家傳絕學,傳女不傳男的那種。作為吃飯手藝,絕對不會教給外人。不過徐中磊可不管那麼多,現在村裡人丁凋零,在座的無論哪一個小屁孩能學到手藝去,對他來說都是大大的好事。
他還想,等冬天了,就把這些小屁孩都召集起來,學學語文數學啥的,和徐橙一起教。
徐中磊書房那半屋子的文字資料,還想把它們傳給子孫十八代呢,不學數理化可不行。
徐中磊看著曾誠,決定到時候得把曾醫生拉過來,現成的醫生可不能閒著,要麼治病,要麼教書。
人老了會閒出病來的,讓曾醫生來教書,絕對是為他好。
沒錯,就是這樣。
一回生、二回熟,全新加大加長版捕魚水車,只花了半個月時間就落地下水,總工程師徐中磊光榮卸任,開始琢磨著造板車的事。
弘瑞山莊的移民邀請,徐中磊早就在村民會上提出來,大家心思各異,國人安土重遷,要搬家得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
不過去弘瑞山莊做買賣這件事,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同意。
人誒,都多久沒見著新活人了?!就算不賣啥,過去看看熱鬧也行啊!
第119章 匯通市場(一) 路程
村民大會初步決定了交易的貨物。
最主要的是魚乾, 鎮上大河已經修養生息兩年,加上本地四大家魚有洄游的習性,這些魚一波波地往下遊走, 所以兩臺水車日夜不停, 每天能撈幾百斤大魚。原本留守鎮上的徐金鵬和戴勝手慢腳亂, 於是常駐漁場的人員變成了五個。眼見這些魚乾已經吃不完了,便成了徐家老屋的主推商品。
其次就是村裡幾個老人的老本行, 村裡大窯之前燒磚燒瓦, 材料都是現成的, 到時候燒出一些陶碗陶罐啥的, 拿到市場裡邊, 應該也不愁賣。
徐中磊覺得陶器十分有前途,大會上特意提出:最好要在罐子碟子底下印個「徐」字。
品牌意識得從小處抓起,誰知道徐家陶器會不會出名呢?等出名再弄商標就晚了。
剩下豆腐涼皮魚火鍋啥的, 只能當做添頭,主要大宗商品就這兩樣。
兩種活物一個死沉, 一個怕摔,光靠徐家老屋男女老少手提肩扛, 不知要搬到何年何月。徐·前水車專案總工程師·中磊,又挑起了製作板車的重擔。
這玩意機械結構簡單, 他自己家裡就有好幾臺,問題是:輪子從哪裡來?
木質輪子, 木工書有指導做法。
徐中磊稍微看了一下立刻放棄,原因一是木輪子中間的承重圈, 需要將一根巨大的樹幹,打磨成正圓形,材料不容易得, 打磨也需要時間;二是木輪子的圓圈部分也需要將許多部分的木塊打磨成弧形,最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