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諾貝爾館(第1/2 頁)
在諾貝爾博物館裡,程澈和悠悠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創新的世界。牆上掛滿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照片,以及他們那些改變世界的傑出貢獻。一段段文字記錄著這些科學家、作家、和平使者的生平故事,讓人不禁深深感嘆。 諾貝爾獎(Nobel Prize)是國際上極富盛名的獎項,由瑞典發明家和工業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設立,根據他的遺囑,自1901年起頒發給那些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和平方面“在前一年度給予人類最大益處”的個人或組織。經濟學獎雖然不是諾貝爾遺囑中設立的獎項,但通常也被並稱為諾貝爾獎,正式名稱是“諾貝爾紀念經濟科學獎”,從1969年開始頒發,由瑞典銀行設立以紀念諾貝爾。 隨著參觀的深入,他們還發現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一些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的鑽研才得以取得重大突破;一些文學家如何透過筆端展現人性光輝,激發思考;和平獎得主們如何不顧個人安危,致力於和平事業和人權保護。 在文學獎得主的展覽區,程澈和悠悠彷彿穿越到了每位作家的思想世界和創作背景。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書籍和獎狀,還有那些能夠觸動靈魂的手稿初稿,墨跡斑斑的修改痕跡,以及桌上常放的物品——可能是一支筆、一塊擦拭鏡片的布,或者是一張泛黃的便箋,這些都讓文學的偉大成就變得觸手可及。 悠悠被諾貝爾文學獎的多元文化特性所吸引。展區不僅展出了歐美作家的作品,還有拉美、非洲、亞洲作家的珍貴展品。例如,他對莫言(Mo Yan)的筆記本特別感興趣,這位中國作家以獨特的鄉土敘事和魔幻現實主義風格贏得了世界的認可。 程澈則被那個展示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區域深深吸引。他站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個人物品前,看著那些他發明的炸藥模型,心潮澎湃。 站在展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炸藥模型前,程澈被那些精巧的複製品吸引。這些模型展示了諾貝爾的主要發明——硝化甘油的安全性如何透過新增吸收劑如礦物質基土來提升,最終形成了他最著名的發明:黃色炸藥,或稱作“諾貝爾安全炸藥”。 儘管炸藥也被用於戰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諾貝爾本人對此深感憂慮,並在遺囑中明確表示他的財富應用於獎勵那些“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成就。程澈在展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個人物品和相關文獻時,不禁沉思這位發明家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對自己成就的反思。 當程澈看著那些模型和解釋文字,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學和技術在人類歷史上的雙重角色。一方面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改善生活條件的力量,另一方面則可能成為毀滅性工具。而諾貝爾獎,就是這位瑞典化學家試圖平衡這一矛盾,將其遺產轉化為對人類福祉的積極貢獻的象徵。 在一處展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展區,他們看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手稿複製品和玻爾的原子模型。 而在醫學獎展區,展示了從古典時期到現代的醫學發展,他們瞭解到如何一項項發現和發明,比如抗生素、疫苗和醫學影像技術,為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延長作出了貢獻。看著那些描繪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想象著這個發現是如何開啟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新紀元。 在諾貝爾博物館深處的一個互動區,悠悠和程澈踏入了一個模擬的諾貝爾獎評選室。這個空間內,牆壁上懸掛著歷年獎項得主的介紹,他們嚴肅的肖像下,是他們一生致力於科學、文學和和平的簡短敘述。 “歡迎來到諾貝爾獎評選模擬體驗。” 一位工作人員遞給他們一份材料,裡面包含了各個領域候選人的詳細資訊,“在這裡,你們將扮演評委的角色,根據這些資料決定你們心目中的諾貝爾獎得主。” 悠悠和程澈面面相覷,隨即被這獨特體驗的嚴肅性所吸引。他們在展板前端詳細研究,沉浸於候選人的生平和成就中。在這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勵志史詩,他們的探索和發現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