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失敗、內無糧草的情況下被金軍攻陷,城中守將或戰死,或自殺,居民十不存一。
太原失陷之後,宗翰再無後顧之憂,於是分兵佔領汾州、晉州、壽陽。而宗望也在井陘擊敗了種師閔和種彥崧指揮的部隊,然後回師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今河南安陽),基本摧毀了河北宋軍的抵抗力量。
眼看著河北、河東戰線徹底崩潰,汴京城門戶洞開,女真人捲土重來,宋朝君臣驚慌失措,趕緊集結了十二萬大軍,交給名將折彥直,讓他把守黃河渡口,企圖以黃河天險拒敵。
為了跟宗望爭功,完顏宗翰率領少量先頭部隊抵達黃河北岸,看見對岸的宋軍不但有備,而且貌似軍威很盛,擔心貿然渡河折了兵鋒銳氣,於是決定先紮營跟宋軍夾河對峙。鑑於己方兵少,為了防備宋軍偷襲,完顏宗翰又設計虛張聲勢,把軍營中的大鼓都搬運到河岸邊,讓軍士們輪流敲擊,通宵達旦……
誰知僅僅是這一通鼓聲,就嚇得十二萬宋軍肝膽俱裂,“名將”折彥直率先棄軍逃命,十餘萬宋軍在夜裡一鬨而散,彼此踐踏而死之人不計其數,還有無數糧草輜重都便宜了追擊而來的金兵。
一通鼓聲驚破十二萬大軍……大宋官兵又一次在史書中留下了一頁後世無法逾越的“輝煌”紀錄。
十一月下旬,大批金軍未經一戰就突破黃河防線,再次抵達東京汴梁,國都已是萬分危急。其時四方勤王之師不至,京師上下無不震駭,逃往江南、巴蜀者相接於道路。
——朝廷裡當政的唐恪、耿南仲幾人卻是一心求和,與掌樞密院事的聶昌沆瀣一氣,居然發軍文阻止各路勤王之兵:按照這些士大夫們的觀點,一是如果各地援軍大至,人吃馬嚼,汴京城沒有辦法供給保障;二來既已決議求和,就應該拿出應有的誠意來,還要置大軍於城外,如此講和就顯得沒有誠心。授人以柄的話,和議之事如何能成?宋朝在危機關頭讓這等迂腐士大夫執掌國政,再不亡國簡直是沒有天理了!
結果,各地官府之前得知京師軍情緊急,相繼籌集兵馬向汴梁而來。哪知道才走到半道兒,就又接到朝中傳來的令旨——散兵分屯各地,各回防地待命!於是這些忠臣們大為敗興,紛紛垂頭喪氣而歸。
直到第二次開封保衛戰前夕,宋欽宗才終於驚駭地發現,汴京城中的禁軍在經歷了這些年的用兵之後,或死或傷或逃亡,或出戌其它地方,此時全城只剩七萬軍士可用。而外地勤王的兵馬也不見影蹤,可是十多萬金軍卻從河東、河北兩路源源不斷地勝利會師於汴京城下……眼看著城破亡國在即,欽宗皇帝這才猛然醒悟,趕緊罷黜一干主和派奸臣,換了主戰派大臣何慄來當宰相,主持領導第二次開封保衛戰。
然而,這位狀元郎出身的新宰輔,雖然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卻並不擅長軍事,而且面對著眾寡懸殊的兵力對比,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病急亂投醫之下,這位宰相大人和他的一干親信部下,只得求助於旁門左道……於是,幾位世外高人頓時橫空出世,閃亮登場!
——兵部尚書孫傅一日讀《感事詩》,這是當時流行的一篇據說能進行預言的讖詩(有點像推背圖、燒餅歌),見其中有“郭京楊適劉無忌”之語,從中得到靈感,下令大搜全城,在汴梁坊間尋到一個叫劉無忌的市民,又從殿前司龍衛營中尋到一個叫郭京的副都頭(軍職)。聽一些好事者說這個郭京擅長六甲請神之術,能撒豆成兵,孫傅聞言大喜,立即奏稟朝廷,要求委以重任,希望能借他生擒宗翰、宗望。
此事雖然聽著十分荒謬,可是在金兵圍城那種人心惶惶的情況下,汴梁城中人人都盼著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於是不但皇帝信,宰相信,汴梁市民也多半相信了。而那郭京單看外表也頗有高人之風,說只要擇日出兵,反手可致太平,定要把金人直趕到陰山方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